馬總統與青年學生領袖互動 談論當前大陸政策
新網記者高珮詠台北特稿
2011/5/29 下午 11:37:55 / 兩岸關係
「2011青年學生領袖大陸政策研習營」今天邀請總統馬英九與大學生互動,談論應該要知道的兩岸大小事。
 |
總統馬英九向青年學生領袖針對兩岸目前關係談論當前大陸政策。(歸鴻亭攝影) |
馬英九說,兩岸60年隔海分治,到了1987年決定開放大陸探親,在正式開放之前,其實就有人到對岸探親、旅遊或進行投資發展,已無法以人為方式加以遏止;而開放後,原期盼建立制度化的交流管道,但卻面臨到很多問題,大陸對台灣在軍事、政治、統戰沒有停止,大陸本身也還沒準備好,提出來的一國兩治,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直到現在能開放陸生來台,兩岸直航,花了相當久的時間,才有今天的成果。
馬總統也指出,兩岸開放後多次因政治談判無法達到共識而陷於緊張,但民間的交流則持續增加,從2000年到2008年,台灣對大陸投資增加3.8倍、貿易增加2.8倍,2003年起大陸成為台灣第一大的貿易夥伴,大陸也逐步對外開放,由世界第四大、第三大、到最近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不斷累積政經實力。
 |
馬英九出席"2011青年學生領袖大陸政策研習營"。(歸鴻亭攝影) |
另一方面,馬英九表示,大陸是個風險,也是一個機會,執政者要將機會極大化,把風險極小化,兩岸永遠是一種動態的關係,這三年來,主要就是恢復兩岸協商,兩岸簽訂15個協議,從兩岸直航、陸客來台、食品安全、金融合作等項目,又簽訂ECFA,又進一步涉及到關稅減免,讓兩岸關係朝向制度化邁進。
馬英九強調,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以及92共識等基礎下,來發展兩岸關係。這三不分別是,不談統一、不搞台獨、和不用武力,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而且兩岸協商一定秉持「對等、尊嚴、互惠」的原則,做到「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