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臺交同齡 "潘皇龍管弦樂展"音樂會將登場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1/5/30 下午 10:33:02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聽見臺灣的聲音」系列將於6月7日、8日分別在臺中、臺北推出「潘皇龍管弦樂展」音樂會,由梶間聡夫指揮演出兩度獲得「國家文藝獎」的潘皇龍5首作品。
 |
與國臺交同齡的潘皇龍由國臺交舉辦"潘皇龍管弦樂展"。(歸鴻亭攝影) |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表示,聽見台灣的聲音系列每年皆找一位台灣的作曲家,以整場音樂會的方式呈現臺灣本土作曲家的作品,除了讓觀眾對其音樂風格與特色有更深入及完整的了解,也將是保存這些音樂家歷史的重要紀錄。
劉玄詠說,潘皇龍作品中蘊涵有濃郁的中國哲學思想,致力推動現代音樂,創作力更加旺盛,新作被演奏的次數頻繁。
潘皇龍指出,他與國臺交剛好同年誕生,資直感覺緣十分深厚,從小就常常欣賞當時名稱為省交的演出,這次音樂會將演奏1974年他創作充滿詩意的第一首管弦樂作品《楓橋夜泊》,當時是題獻給教過他的的美籍教授包克多,並首演1979年在德國留學時寫完,曾被他丟進抽屜後,就此遺忘了30年的《輪迴》,以及2011年重新修編運用金木水火土五元素作為創作素材的的《五行生剋IIIA》及1997年完成,交由知名大提琴家楊文信首演的《大提琴協奏曲》,這次的修訂版將由大提琴家鄭伊晴擔綱獨奏。
鄭伊晴說,2011年修訂版音域寬廣,是潘皇龍以大譜表記譜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這段時間她每天都在研究譜表,希望能把這首作品演奏好。
 |
自左至右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指揮梶間聡夫、團長劉玄詠、作曲家潘皇龍與大提琴家鄭伊晴。(歸鴻亭攝影) |
南投縣埔里鎮出生的潘皇龍,民國60年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63年獲瑞士茹斯汀基金會全額獎金,入蘇黎世音樂學院攻讀理論與作曲,65年獲碩士學位,再進西德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作曲研究所,追隨當代世界作曲大師拉亨曼教授,專攻作曲。71年應國立藝術學院邀請返國服務,76年獲吳三連文藝獎,81及92年兩度獲國家文藝獎。他並創立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總會」,為臺灣培養了許多現代音樂的創作人才,默默為開創現代新文化而努力。
NTSO聽見臺灣的聲音-「潘皇龍管弦樂展」票券可上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官網、兩廳院售票系統購買,或撥04-23391141轉153由國臺交專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