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培育"教師創業家" 增加創意有效教學方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5/11/13 下午 05:46:47 / 文教活動
教育部將104年定位為教育創新行動年,為帶動師資培育的大學及優秀中小學教師,透過網路社群及實體研習整合方式,合作引入及擴散有效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師資培育大學為交流據點,發掘中小學教學現場優秀案例。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主任廖秀琴研發昆蟲大富翁教材,讓國小自然課更有趣。(歸鴻亭攝影) |
教育部今日舉辦「師資培力交流據點啟動儀式記者會」,並宣布今年11月中旬起到明年6月辦理「師資培力交流據點」系列活動規劃正式起跑。教育部政次林思伶表示,美國自2008年起浮現全新的教育名詞「教師創業家」(Teacherperneurs),是具有理念與特殊教育專長的教師,且能夠組織教師專業社群,有效推廣與分享自己的理念與專長,形成強大的影響力,使其他教師跟隨並促進其教學的提升,教育部「師資培力交流據點」即為教師創業家的舞台。
今日邀請數位教師創業家進行教學經驗的分享,新竹縣鳳崗國中校長陳美君表示,在學校參與基地學校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辦理家長說明會,讓家長了解學校調整教學方式的原因與理想,並希望家長成為學校的支持夥伴,藉由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肯定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多一股力量活化教學。很開心持續4年的努力,家長除了踴躍參加家長日的公開授課外,還能站出來表達對學校的支持。在參與教育部拍攝12年國教新課綱宣導影片時,家長們更表達看到孩子的改變的開心。這都是給學校繼續前進的鼓勵和肯定。
|
教育部喊出「教師創業家時代」來臨,但不是鼓勵教師「創業」,而是基層教師「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創新」交流。(歸鴻亭攝影) |
位於新竹縣偏鄉的峨眉國中,學生學習落後的情形相當嚴重,為了掌控學生學習狀況,學校參與教育部教學基地活化教學計畫,進行教學改造,在教師團隊的努力下,學生於104年6月經教育部科技化評量,七年級國、英、數三科通過率高達八成以上,甚至出現八年級國文100%通過的成效。
臺南市大橋國中老師吳妙嬋將學到的有效教學方法運用在國三任課班。短短一年, 孩子學習國文態度的巨大轉變以及學習成績亮眼表現都讓該班導師驚艷,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有長足的進步。
協助學生在課堂上達成有效學習,是新竹市育賢國中成立活化教學跨領域教師社群的目的。為達成於課堂進行活化教學,走出以講述為主的傳統教學框架,才能協助學生由課堂客人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育賢國中兩年多來,每學期定期進行三回教師共同備課、開放觀課、共同議課的專業成長活動。開放觀課從5位老師開始,至今固定定期進行開放觀課教師數已有十多人,不定期的老師就更多了。分屬不同領域的社群教師,更以自身為種子,回各自領域帶動領域教師精進活化教學的熱情與能力。也因為老師們這樣熱情與專業並俱的表現,吸引外校教學團隊不斷來觀課,促成了校際間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專業對話交流。
|
教育部藉由師資培力交流據點,串連師資培育大學、優秀中小學教師、網路社群及實體研習等資源,建立教學經驗分享的園地。(歸鴻亭攝影) |
臺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陳怡臻同學從基隆市銘傳國中國二國文課開始接觸陳秋媛老師的分組討論與上臺發表的上課方式,兩年期間,從中感受到「思考」、「溝通」、「互助」、「統整」、「發表」的影響。首先是「思考」。透過活化的分組學習分析文章架構並嘗試揣摩作者欲表達的意境,但經過思考後看法更清晰,印象更深。其次是「溝通」。組員彼此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只能拓展思考範圍,討論同時也訓練溝通能力。第三是「互助」。大家都有機會成為組的領導者,學習和組員合作,協助或提供好方法。第四是「統整」。學會匯集每個組員的意見,整理成小組的回答,可以提升資料的組織能力。第五是「發表」,上臺報告增進隨機應變能力,並培養許多未來受用無窮的能力。
教育部表示,藉由師資培力交流據點,串連師資培育大學、優秀中小學教師、網路社群及實體研習等資源,建立教學經驗分享的園地,讓更多中小學教師籍由互相觀摩、學習,引發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動機,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為核心,讓源源不絕的教學創意成為驅動學生未來競爭力的核心力量,深耕校園內種下有效教學與活化教學的種子,帶動創新教學理論與教學實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