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品牌團隊年年補助上億其餘都是高級文化乞丐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2/7 下午 03:08:05 / 文化藝術
過年前是許多表演團體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因為文化部今年的補助案陸續公佈,結果和幾年來被批評的情況完全相同,品牌團隊永遠就是那幾家,可以分得上億,其他幾百個團體分食少得可憐的零頭餅屑。
|
雲門舞集近年推出許多舊作重演。(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今年台灣品牌團隊計畫獎助名單,共有雲門舞集、明華園戲劇團、擊樂文教基金會(朱宗慶打擊樂團)、紙風車劇團、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優人神鼓)5個表演藝術團隊獲得,總補助金額共新台幣9,000萬元,其中雲門永遠佔最大比例,得到3,900萬元,紙風車劇團1,400萬元、擊樂文教基金會1,250萬元、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1,250萬元、明華園戲劇團1,200萬元。
自從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創立這個制度,這5團年年拿走國家大筆文化預算,對比該部105年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142個團隊提出申請,評選出81團獲得補助,總補助金額為1億5,280萬元,包括音樂類16團、舞蹈類22團、傳統戲曲類19團、現代戲劇類24團,許多團體大約都在10萬至20萬左右,這樣的金額讓很多文化團體自認是高級乞丐,為那麼一點資源而折腰,順應公部門寫一些八股企劃書,慢慢很多想挺起腰桿的團體開始有放棄政府支持的痴心妄想了。
|
紙風車劇團習慣以巨型模型吸引觀眾。(歸鴻亭攝影) |
對品牌團隊根植本土且卓然有成,增加台灣的國際亮點,年年分走龐大補助,似乎很有道理,但相對更多努力耕耘的藝術團隊來說,許多文化界人士也批評雲門除靠林懷民過去的舊作撐場面外,並沒有更多好的新作品、近百年歷史的明華園也被質疑浮誇與綜藝化,被批評偏離本土愈來愈遠,流於俗艷,許多演出的深度還比不上一些堅持創新且能提出深度視野的年輕團體,譏諷文化部只會錦上添花、吝於給年輕一代的文化新生命雪中送炭。
在8年的國民黨執政的條件下,也有人質疑,某些品牌團隊靠攏藍營,除巨額補助也頻頻取得標案,而也有品牌團隊一開始全靠自己力量向民間尋求資源,又擔心成為財團利用工具,不希望演出淪為贊助大戶的犧牲品,事實上也因樹大招風而影響聲譽。
大團有大團的苦水,經常喊政府的補助只佔年度預算百分之幾到十出頭不等,而嗷嗷待哺的眾中小團隊則認為,知名大團隊已經建立品牌實力,本就應該能靠以擁有的大量人才與資源,以多角經營與演出來平衡那百分之幾的收入,政府是否能把那些給品牌團隊的補助預算給許多正在發展亟需資源的大多數新興團隊,或許能夠灌溉更多未來的文化種子希望。
|
近百年歷史的明華園演出必定聲光、服裝光鮮亮麗。(歸鴻亭攝影) |
過去幾年,文化部被詬病向流行音樂與影視靠攏,搞旗艦計畫花了大筆國家發展基金補助給了王偉忠「台灣文創一號」事件,以及陳妍希350萬補助唱片,以及更早的「夢想家」一夜燒掉兩億多粉飾太平等損及公部門的威望,已經讓文化界頻頻搖頭;在僧多粥少的文化領域,目前的補助制度早已失去合理性,如何善用有限預算公平公正讓文化發展,的確是很難做得面面俱到的難題。
文化團體愈來愈多,本是好現象,文化政策要怎麼來來配合這個生態,讓公部門的管理、扶植與補助能更公平有效率,許多人士似乎等待新政府能否推出甚麼樣的文化首長,帶來甚麼樣的嶄新思維政策,看看是否可以另創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