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見肉毒桿菌素"假貨" 75%消費者不懂辨識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3/25 下午 06:50:25 / 美容美體
今年3月中旬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抽檢,國內首次發現假的肉毒桿菌素製劑,讓施打的族群心驚膽跳。
|
近年日韓流行偶像的精緻外型受大眾喜愛,也帶動國內美醫風氣,民眾對於微整型不像以往排斥,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但若施打到假的醫美藥品,一來可能無效當冤大頭,二來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歸鴻亭攝影) |
近年美容醫學盛行,美醫市場消費趨勢調查顯示,根據國內美醫治療使用量調查(2014 Q4 FA Patient Diary Study, TW, Ipsos),肉毒桿菌素使用量高居第一位,約佔35%;玻尿酸約佔23%為第二位。曾接受過美醫注射治療的族群中,近9成曾擔心注射藥品為假藥,卻高達75%不知如何分辨真假藥品。
|
台北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任楊志勛分享「真偽辨識三『藥』點」,教導民眾如何辨識美醫真偽藥品。(歸鴻亭攝影) |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任楊志勛分享如何分辨真假藥品的3要點,提醒民眾以防受騙。他表示,當心在注射時可能注射到完全不含肉毒桿菌素的假肉偽藥或經灌水或濃度不對的組合肉偽藥,恐會產生不良後果。
楊志勛說,若施打到假的醫美藥品,一來可能無效當冤大頭,二來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例如肉毒桿菌素濃度不對、抑制肌肉的效果太強,原本要打眼周皺紋,結果恐釀成眼皮張不開;而玻尿酸若有雜質或不純,施打完後紅腫反應會較強且持久,或是產生施打部位不自然等情況。
|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石博宇醫師建議,消費者在進行療程前,務必和醫師詳細溝通。(歸鴻亭攝影) |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石博宇醫師指出,食藥署日前才公布首度查獲自香港以國際快遞包裹寄台的「BOTOX」仿冒品,裡面根本沒有肉毒桿菌毒素。
石博宇強調,接受注射前一定要跟醫師做好溝通,並簽訂治療同意書,詳閱是否載明治療方式、使用的產品、過程、術中可能出現狀況和術後反應等,以及拍攝術前、術後照片,萬一遇糾紛也可作為證據。
|
國內醫美治療使用量資料。(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公布「真偽辨識三『藥』點」,教導民眾如何辨識美醫真偽藥品,以防受騙。
肉毒桿菌素:
-
「藥」衛福部核准字號/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包裝盒上是否印製有「衛福部核准字號」。
-
「藥」封緘完整/請醫師當面開盒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藥物檢查證」檢驗封緘完整後再撕開。
-
「藥」出示產品外盒包裝/請醫師出示包裝,確認瓶身有透明保護蓋及完整金屬環,代表是新品。
玻尿酸:
-
「藥」衛福部核准字號/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包裝盒上是否印製有「衛福部核准字號」。
-
「藥」未開封的產品保護封膜/請醫師當面開盒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包裝保護封膜完整後再撕開。
-
「藥」有完整的產品名/確認療程所使用之產品上是否印有完整產品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