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臺法文化科技工作坊"連結兩地新創人才橋樑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4/20 下午 09:50:50 / 文化藝術
文化部與法國在臺協會共同舉辦的「2016臺法文化科技工作坊-French Tech Culture」,今、明兩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議程中邀請臺法雙方的專家及青創代表,針對如何形塑媒合平台、體現文化底蘊及運用科技研發的新創產業提出見解,並與現場參加學員進行互動討論,分享彼此寶貴經驗,期許藉演講和工作坊的交流對話,開啟臺法青創家的合作機會,更打造臺灣發展邁向育成新創的矽谷。
|
文化部長洪孟啟對於大亞維儂地區以藝術科技作為城市發展特色印象相當深刻。(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去年他訪問法國,對於大亞維儂地區以藝術科技作為城市發展特色,深入發掘文化精髓,形塑城市形象的作法,印象相當深刻。亞維儂結合周邊城市取得法國政府授予的「科技文化中心」標章,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協助新創事業導入文化思維與新興科技,可說是善用科技為藝術文化加值的最佳典範,台灣這幾年也開始意識到文化與科技結合的重要性,希望借重亞維儂的經驗,提供台灣推動文化科技發展更多的啟發。
|
「2016臺法文化科技工作坊-French Tech Culture」今、明兩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行。(歸鴻亭攝影) |
首日專題演講部分,大亞維儂地區主席暨新亞維儂市市長胡柏(Jean-Marc Roubaud)介紹該地區整合文化資源及科技趨勢的組織系統,包括銜接既有的亞維儂藝術節效益、文化遺跡場域的3D虛擬重建、與大學機構合作培育人才或研發新創產品的實驗室等。法國國家科技計畫暨創新機構營運主任習撤希尼(Jean-François Cesarini)則說明法國文化科技(La French Tech)計畫的概念,強調串聯各區域、公私立部門的多方資源、透過育成投資、徵件挑選、輔導發展及合作商談等方式,打造彼此共生、雙贏局面的新創產業生態圈。另外3位法國青創代表,包括「巴黎劇院」創辦人暨主席彭杉(Carl de Poncins)、「時光放大鏡」創辦人暨總裁薩達卡(Adrien Sadaka)及「音質藝術」業務發展總監馬賽朵(Myriam Marcetteau),個別分享在文化科技產業上的創新發明及服務內容。實體產品如解決語言隔閡,用於欣賞表演的實境眼鏡字幕機;為賦予遊客親臨現場的感官體驗,內建虛擬實境(VR)技術的時光導覽機;為突破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發展定向傳聲束的擴音器。
|
「2016臺法文化科技工作坊-French Tech Culture」全體參與者合影。(歸鴻亭攝影) |
臺灣與談專家部分,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副所長黃宛華,除擔任圓桌會議主持人外,也介紹資策會近年來所承接委託案的4G展覽策劃、所建立的共創平台(DOIT)、i-Match文創咖啡廳及訴求智慧翻轉的社群概念等。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蕭宗煌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處長林國平,一同針對藝文場館的營運趨勢,如何成功置入科技介面的技術、協助數位典藏、展演體驗或開拓當代創作內涵等面向提供案例分享。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林寬裕引薦許多創新的展演節目,如結合新媒體聲光效果的金光布袋戲、或將聲音具象化、視覺化的互動劇場,並借鏡思考法國具策略手段的「文化治理」。臺灣青創代表則邀請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分享他推動眾籌平台的理念源自對「信任」的廣增和對「參與」的需求,而這也正是科技介面能幫助實踐的地方。Seeed Studio臺灣區負責人林能為,闡釋對「創客運動」(Maker)及「創客教育」的投入,希望將創意點子產品化,並延伸對文化投資、產值市場實際獲利的反思。
法國政府所致力推動的法國科技(La French Tech)平台計畫,目前共有13城市與4大區域獲得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