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花蓮南安轉型有機耕作 建構完整永續自然原生態農業


新網記者麻念台花蓮南安特稿
2016/5/13 下午 11:50:50 / 生態環保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外約有30公頃耕地的花蓮卓溪鄉南安部落,兩年前開始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慈心基金會輔導轉做有機農法,順利轉型有機農作。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外的花蓮卓溪鄉南安部落,兩年前開始轉型有機農作。(歸鴻亭攝影)
 南安部落今年有9戶農民共耕作13公頃有機水田,超過南安田區面積的1/3,有機稻米產量達40公噸,同時也開創學術界有機水稻田生態研究調查紀錄,具體展現有機田區生態多樣性重要意義與價值,不僅守護玉山腳下美麗的生態環境,更重現南安部落文化傳承精神,創造經濟、生態、文化三贏的目標。

南安部落今年有9戶農民共耕作13公頃有機水田,產品多樣。(歸鴻亭攝影)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花蓮南安部落座落於玉山國家公園東側,拉庫拉庫溪流經灌溉出山谷中,長久以來田區的慣型耕作衍生出諸多的問題,為此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邀請該基金會協助推動南安部落水稻田有機農業輔導計劃,結合玉山國家公園、花蓮農業改良場、玉山銀行及銀川永續農場,提供資源整合及有機轉型輔導。

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彭仁君調查南安部落有機田的生態,累積已有5期別的稻作資料。(歸鴻亭攝影)
 基金會以兼顧農業經濟、生態維護及部落文化三面向,擬定推動計劃與目標,除了輔導陪伴農友、提升栽種技術及專業經營能力,更著重於建立農田生物多樣性建構﹅生態棲地營造,關鍵以友善農業為基礎,同時凝聚當地社區意識﹅傳續布農族農耕文化,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有機3.0的創新發展,未來更期開展政策思維、教育推廣、文化創新、包容、透明化等內容,建構更完整更永續的有機農業。

卓溪鄉稻米產銷班長王政德介紹南安部落轉型推動種有機稻才能有自然原生態的復育的過程。(歸鴻亭攝影)
 國立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彭仁君調查南安部落有機田的生態,累積已有5期別的稻作資料。彭仁君表示,一般農民以為有機農法害蟲一定很多,產量才會比較少,但研究結論顛覆這種想法,實際慣行田的害蟲比起有機水田更多。有機田區生長過程中會自行發展良好生態系,可逐步形成完整食物生態網,因為有足夠的天敵物種、各式鳥抑制田間害蟲,以調查證明有機農業具有生態防禦的價值與意義。

彭仁君以圖表說明有機農業具有生態防禦的價值與意義。(歸鴻亭攝影)
 他說,每年5、6月危害的水稻飛蝨,因生命週期短,早已出現抗藥性,在慣行農田反而大量繁殖,加上農民施氮肥導致水稻葉片發育太好,更易招害蟲光顧;而有機田沒有噴藥,讓害蟲的天敵瓢蟲、蜘蛛數量比慣行田高得多,自然能抑制害蟲。

在有機農作田間可以找到台灣水田幾乎絕跡的特有魚種菊池氏細鯽,以及青蛙的幼態蝌蚪。(歸鴻亭攝影)
 彭仁君帶著9戶農民,包括南安部落頭目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賴金德、高春妹,卓樂部落頭目林傳興、李菊妹,南安部落前主席賴天賜、林瑞花,卓溪鄉稻米產銷班長王政德、吳惠慈,瓦拉米步道資深解說員宋朝春,南安有機米行政組長林泳浤、陳美玲,南安部落主席世居南安之部落青農胡光榮,擅長維修機器及水梯田維護工作的林仁義、古麗娜,跟隨家族長輩腳步轉作有機農業的新農友林麗民、陳美香一起巡田,觀察到在台灣水田幾乎絕跡的特有魚種菊池氏細鯽,這魚種因田間溝渠水泥化及農藥等化學物質污染近乎絕跡,野外族群僅存於東台灣少數隱蔽水域,此次在南安田間發現魚群在水窪中悠游,代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穩定,找回了消失已久的物種,令人十分振奮。

彭仁君在田間比較慣行農作與有機農作的差異。(歸鴻亭攝影)
 他們也在田間見到已經開始長出腳的蝌蚪,彭仁君指出,南安部落轉型推動種有機稻才能有自然原生態的復育,南安主打乾淨無汙染水源及友善耕作的有機米,有機農業的轉作再度開啟了世居南安部落的農友﹅耆老及青農重現部落文化的信心。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生態環保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6/5/13 下午 11:50:50
關鍵字:花蓮,南安,有機耕作,玉山國家公園,彭仁君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