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地景"攝影展 從撫臺街洋樓遠望北門週邊歷史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6/5/15 下午 09:08:53 / 民俗古蹟
撫臺街洋樓位在台北北門旁,為日本時代台北城內最早的一批建物。撫臺街洋樓、北門、臺北郵局三處古蹟群聚,以「城內鐵三角」相互呼應,其中撫臺街洋樓為北門週邊唯一專屬藝文展演的場域空間,為講述北門週邊歷史及文化地景最合適的地點。
|
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參加「凝視地景─北門城記」攝影展。(歸鴻亭攝影) |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長期關注北門週邊的發展歷程,早年研究台北市三市街的發展歷程;102年起協助台北市文化局辦理北門週邊廣場改造計畫,研究、口訪紀錄北門記憶以及舉辦民眾參與活動;基於對於台北北門週邊發展的關心,承接了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委託經營管理撫臺街洋樓。103年4月舉辦開幕,打造歷史、文化、攝影藝術共同交流的平台,同時持續調查研究撫臺街洋樓及北門週邊,透過文獻及口述訪談,整理北門週邊經歷清代、日本時代、民國不同時代交織的歷史與風華,今日起推出「凝視地景─北門城記」攝影展。
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出席這項攝影展,她說,配合今年度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撫臺街洋樓及現館所營運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特別合作規劃「凝視地景─北門城記」攝影展,以影像、地圖跨越超過一百三十年的北門週邊文化地景,以2016年春節拆除引道、重現北門為聚焦,邀請不同世代的攝影師共同紀錄,包含凃寬裕、林官賢、林一宏、周志勳、洪靖晟等,看到城市改變的結點,邀請市民朋友一同認識、討論及期盼未來。
展出期間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崑振將以「北門與週邊文化地景」為主題,分作「築城北門:城市起源與內涵」、「規制北門:城市結構與建築」、「島嶼北門:清代城市遺產欣賞」3次講座,於館內與民眾分享。
|
撫臺街洋樓位在台北北門旁,為日本時代台北城內最早的一批建物。(歸鴻亭攝影) |
撫臺街洋樓位在撫臺街內,1926年後屬於大和町,位在繁榮的日人商店區。這棟建築是知名營造商高石組自建使用的日人商行,建材等級高,也有供業主參考樣本的作用。建築風格典雅精美,是城內街屋罕見的案例,也是拱圈騎樓街屋類似的早期代表性作品,建築形式採用馬薩式屋頂,屋頂覆以銅瓦及老虎窗,外牆構造為石造承重牆,木屋架及天花板十分講究,1930年代後轉為酒商店舖。二次戰後牨由人民導報報社使用,228事件前報社被查禁,事發後前後任社長宋斐如、王添灯遭處決,邁築由行政長官公署交歸國防部作為宿舍,也曾做為中醫診所。居民至1998年遷出,2002年因後方房舍火災遭波及而毀損,2007年修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