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清大團隊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獨步全球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6/12/14 下午 09:02:18 / 科技新知
新世代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具更高的亮度與效率、價廉物美且可以製作大面積、可撓曲平面光源,使顯示器可像紙張一樣捲起來存放,或是像布料一般縫製在衣服上面。
|
台大及清大3個研究團隊攜手發展出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可運用在汽車、醫療及農業產業。(歸鴻亭攝影) |
由科技部卓越領航計畫及教育部邁頂計畫支持,專精於基礎光物理化學的台大化學系教授周必泰、無機金屬錯合物合成上是國內佼佼者的清大化學系教授季昀及在元件製程上具最佳技術的清大材料系教授林皓武合組的研究團隊,配合核研所以及同步輻射中心在材料表面鑑定上的襄助,成功在「近紅外(NIR)發光材料元件」研究上有重大突破。科技部次長蔡明祺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已於11月28日在國際期刊《自然光電》(Nature Photonics)進行線上發表。
周必泰表示,近紅外、遠紅外或紅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目前發展是零;研究團隊是第一個發展出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者,突破基礎後會一直往前走,將來發展還包括中紅外和遠紅外發光二極點範圍。
|
台大化學系教授周必泰介紹近紅外發光材料元件研究成果。(歸鴻亭攝影) |
他說,近年來,有機發光二極體已逐漸在手機顯示器、電視與固態照明等取代傳統液晶技術以及發光二極體(LED),對於近紅外OLED而言,因人類肉眼無法接收近紅外光輻射,故這項技術無法用以製作顯示元件與照明器具,但在其他應用方面將會帶給國內產業界全新的契機。
最值得發展的首推車輛防撞感應器的近紅外光源。周必泰指出,近紅外有機發光的平面出光,多樣性以及價廉的製程將有機會取代目前用在車輛感應器上的發光二極體光源,未來將是一個全球性的龐大商機。另外,由於近紅外光能有效穿透動物肉體組織,所以具重要的醫療用途。例如可用來活化動物細胞,加速細胞修復,或是利用光動力學療法,利用近紅外光照射,激發置於皮膚下或是體內的光敏藥物,以殺死腫瘤細胞。
|
台清團隊一舉將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效率的世界紀錄推進了近10倍,達到具商業化24%的外部量子效率。(歸鴻亭攝影) |
由於傳統型的近紅外光源效率不佳,使得相關醫療技術發展嚴重受限,該項近紅外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突破將使這些限制都不復存在。
在促進國內精緻農業方面,夜間紅外照明可促進農作物生長,也可運用在作物的保鮮或改良,且以平面光源取代點光源,使用面積大,具相當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