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素研發有成 臺中農改場防治瓜果9成白粉病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7/1/18 下午 04:57:18 / 科技新知
瓜果類很多都是連續採收作物,經常被驗出有農藥殘留,但是廢棄不用的蝦蟹殼,竟可開發成防治病害的天然植物保護劑。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林學詩(右)與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陳俊位(左)展示「甲殼素合劑」。(歸鴻亭攝影)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林學詩說明,該場自102年起,耗時3年的研發,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成功將蝦蟹殼廢棄物開發成新型防治資材「甲殼素合劑」,對於瓜類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降低90%的受害率,增加胡瓜產量30%以上,且該製劑具有安全無毒與友善環境的特點,噴在作物葉片上有如塗上一層保護膜,可減少白粉病之危害。
|
利用微生物發酵的新型態「甲殼素合劑」,透過試驗確認安全無虞,有機也可以使用。(歸鴻亭攝影) |
這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的新型態「甲殼素合劑」,透過試驗確認安全無虞,有機也可以使用。該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陳俊位指出,未來這劑良藥可大幅提升瓜果類作物抵抗白粉病的能力,也讓本來100公斤蝦蟹殼才可提煉3公斤甲聚醣的生產效率大幅上升,100公斤就可製造70公斤甲殼素合劑,成本更大量降低。
|
「甲殼素合劑」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通過技術轉移,之後就可以量產,供給農民使用。(歸鴻亭攝影) |
陳俊位說,自然的甲殼素存在於昆蟲或甲殼生物的外殼當中,蝦、蟹外殼是主要的來源,除了用作減肥塑身外,由於它能激發植物細胞中的抗病素活化,誘導植物產生抗病因子,因此可有效抵抗細菌、真菌、病毒類等病害,長年被用作農業使用,對於蕃茄、洋香瓜、小黃瓜等瓜果類植物在對抗白粉病、露菌病等都有奇效,不過卻由於1公斤上千元的價格讓不少農民卻步。
這次台中農改場研發出的甲殼素合劑可說是「獨步全球」,主要就是利用蝦蟹殼加上天然的微生物發酵技術製成,雖然製作需要將近1個月時間,比一般甲殼素的期程長1倍,但不用用到化學原料,除了成本大幅降低,1公升合計只要50元,民眾更不用擔心化學殘留問題。
臺中區農改場表示,該合劑已完成動物及昆蟲毒理試驗及理化性質分析,之前也完成3場次田間試驗,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通過技術轉移,之後就可以量產,供給農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