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應物成像─蔡草如捐贈作品"展
新網記者吳妮塔台中特稿
2009/9/6 下午 11:18:04 / 文化藝術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以來,迄今典藏作品已達一萬三千多件,除購藏外,多數作品亦來自藝術家、藝術家家屬、基金會、企業等各界捐贈。
|
蔡草如"觀世音菩薩圖"。(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
一代宗師蔡草如辭世後,其家屬依照蔡草如的心願,連續捐贈蔡草如作品計305件,作品含括寫生手稿、傳統彩繪粉本、水墨畫、膠彩畫等,國美館即日至10月4日規劃「應物成像─蔡草如捐贈作品展」,展出作品八十八件。
蔡草如1919年生於台南府城,本名錦添,台灣光復後便改名為草如。蔡草如自幼即展現繪畫天份,其舊父為府城著名傳統彩繪畫師,其父蔡振昆則為府城打銅工藝執業者。蔡草如在此耳濡目染之下,傳統民間技藝薰陶便成為了他畫藝成長的基石。
從小便展現繪畫天份的他,於國小三年級以一幅「自畫像」參賽,沒得名的原因,竟是評審認為此畫已超過小學生的繪畫能力,認為必定是老師幫忙作畫,此事件也讓大家哭笑不得。但蔡草如並未因此而放棄,更於國小六年級時參加台灣總督府舉辦的海報比賽榮獲首獎,轟動一時。
蔡草如一心學畫意志堅執不移,曾短暫受廖繼春指導油畫,雖然日後蔡草如因緣轉入自已母舅陳玉峰的彩墨國度,而揮別日日心繫的油畫世界,但也從此開啟造就他日後在膠彩、墨彩、油彩「三彩」精湛畫藝的彩藝人生。
雖然蔡草如自幼家中便頗為清貧,但其父母卻相當支持蔡草如學畫,更於母親全力的支持下,於1943年將蔡草如送至日本川端畫學校習畫。當1946年,蔡草如返鄉後,已有能力直接參與廟宇壁畫、門神的實際繪製工作。
1946年,首屆「首屆美展」〈簡稱「省展」〉開辦,蔡草如即以〈伯樂相馬〉一作入選,此後持續獲得大獎,並在1960年升任為評審委員。其後,蔡草如也加入了台灣最大的民間畫會團體「台陽美協」,成為會員 。
1947年蔡草如與林鳳儀女士結婚,婚後接踵而來的就是面對生活與創作理念的相互衝突,一方面為了生活,每天仍然要重視那些通俗的圖繪,另ㄧ方面爲了自己的理想更從多方面的嘗試、研究,讓自己對水墨與膠彩既有的技法與觀念,結合西方畫較為精緻細膩的技巧而達到現代化、普遍化的理想。次年就以〈飯後一袋菸〉榮獲第三屆省展「產學會獎」。之後更在第四屆〈草嶺潭〉、第八屆〈小憩〉、第十二屆〈小宇宙〉、第十三屆〈曙光〉分別榮獲省「主席獎」的第一名、第六屆以〈朝光〉獲「文協獎」、第十屆以〈熱舞〉獲「主席奬」第二名 。
雖然蔡草如屢獲佳績,但生性謙虛自沖,總能以最謙虛而熱情的心待人,即便只是叫賣的人,或是工人,他都能以最親切的態度待人,也使得他人緣極佳,備受尊崇。蔡草如更於「人和街」設立「草如畫室」,雖然簡陋狹小,但卻為當時府城畫家論畫、談天之地。
|
蔡草如"夕照"。(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
1984年,台南市文化中心落成,當時市長蘇南成委請蔡草如老師為該中心演藝大廳繪製巨幅帷幕圖案。蔡草如以茲事體大,婉轉拒絕。市政府一再請求協助,蔡草如卻以「請勿給酬」的條件下,繪成唐朝雅士24人彈奏古樂,並有象徵台南鳳凰城的鳳凰花飛揚天空,名為〈雅樂和鳴,有鳳來儀〉的巨作。
蔡草如一生成就非凡,備受肯定,不僅在傳統藝術方面創作良多,其作品更在東方、西方,新時代及舊時代的背景融合下產生,可說是台灣畫家中的殊例,其藝術成就也為台灣美術史研究者所關注。
為了感謝蔡草如無私的將畫作捐贈給國美館,並紀念蔡草如畫作的非凡成就,國美館本館除對其捐贈作品悉心整理、分類、登錄外,同時也對蔡氏藝術創作之生平、成長歷程及藝術風格之發展作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並將此研究成果規劃專展,依其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面向,分兩個單元,寫生創作下的自然鄉土風格,以及接續文化脈絡的傳統彩繪,為蔡氏藝術創作作最完整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