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藝術 張永達"相對感度"與葉廷皓"和諧世界"
新網記者麻念台/李映璇台北特稿
2011/8/13 下午 11:56:26 / 文化藝術
與傳統藝術相比,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幾年來採取方興未艾所謂的數位藝術創作,到底算不算一門藝術,今日兩位年輕藝術家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公開讓觀眾感受他們的數位作品,參觀的也清一色是年輕族群。
|
張永達"相對感度"的"Y現象-四聲道版"。(歸鴻亭攝影) |
看似靜置的物件,在每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時間裡都蘊含著劇烈的變動。《相對感度》-張永達個展的展覽作品「訊號‧流」,透過燈泡與喇叭的同時運用,讓無形的聲音顯影,引導觀者看見聲音的流動。
1981年生的張永達表示,他想在作品中表現目前環境常被忽略的訊息,透過視覺或是聽覺的方式重新呈現,等於是把無法看到的訊號予以視覺化或聽覺化。
他說,作品《相對性+-》是透過精密的麥克風收音,紀錄物體在細微的熱漲冷縮下發出的聲響。「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存在著一些我們習以為常,因此也常被忽略的聲響,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大量影音的刺激與時衝擊,感官是否還能維持最初那動物性的敏銳度?」
|
葉廷皓"和諧世界"的開幕演出。(歸鴻亭攝影) |
張永達指出,當他在日本駐村時,會開始注意周遭環境的風吹草動,一次隱約聽見窗戶因熱漲冷縮發出奇妙聲響的經驗,讓他意識到有些聲音即使不被感官感受到,卻仍然存在,於是他試圖透過擅長的科技運用,帶領觀眾對環境中細微的變動做出最精密的挖掘。
同一時間地點揭開序幕的展覽,是《和諧世界》-葉廷皓個展,透過「多頻道錄像裝置」、「聲音與影像裝置」以及文件展三大主題,傳遞一種名為「拓墣」的科學概念。
葉廷皓介紹,「拓墣」指的是物體可以在不改變本質的情況下,任意改變外在形狀的過程,他感受這個科學理論其中所蘊含的和諧規則,企圖提出一個空間,帶入其創作之中。
|
左為葉廷皓,右為張永達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歸鴻亭攝影) |
他說,在學校學的是電腦動畫,會想將動畫中看久的元素拿來創作看會變成什麼樣的狀況,於是在一個面上任選一些點,以不相交的線連接,使面被線分成塊狀,在這些形狀不斷變換的過程中,看似已經遠離了最初的原形,但其實點、線、塊的數目始終不變。
葉廷皓表示,製作電腦動畫其實一直在進行調整網格的動作,那些成品與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物件都可以視為由網格所構成,這種觀念成為作品《潛規則》,但觀者在看這些作品的同時,會因為視覺的混亂而無從思考,掉入一個單純的幾何世界之中。
兩位前衛新銳數位藝術家的展出將至9月11日,明日下午三時將進行藝術家對談,並於8月27日及9月3日舉行特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