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新苑藝術張學孔 推動新媒體藝術成果佳


新網記者麻念台/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8/27 下午 11:17:46 / 文化藝術

 新聞背景出身、曾當過外交官的張學孔,在一次駐法國的機會下接觸藝術,回台後成立新苑藝術,近年致力推動以錄像、聲光裝置為主的新媒體藝術。

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接受"鳳凰網"記者獨家專訪談新媒體藝術。(歸鴻亭攝影)
 從當代藝術開始經營,營收穩定後,張學孔開始投入新媒體藝術的推廣。他說,雖然台灣的新媒體藝術較國際發展晚,在當時一片荒漠下開拓綠洲十分困難,但他看好台灣發展新媒體藝術的國際競爭力,在他堅持之下,現今臺灣的新媒體藝術日趨多元,已能與國際藝術市場接軌。

 張學孔坦言,推廣之初,新苑藝術的確虧損,但他認為,一家成功的畫廊不僅是營利,而是要讓畫廊的聲譽贏得社會尊重,甚至走向國際、引領潮流。他直言,台灣有些畫廊很賺錢,但走出國際、受到好評的很少。

張學孔(右二)與日本REALTOKYO雜誌發行人小室哲哉(右一)在2011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論壇對話。(歸鴻亭攝影)
 對於社會大眾甚至收藏家不了解新媒體藝術,張學孔說,傳統收藏多較平面,例如油畫,因此大眾對於新媒體會覺得比較陌生,不知道怎麼去收藏。如何將新媒體藝術的保存觀念傳達給大眾,解除他們的疑慮,需要時間教育跟推動。近年來開始有越來越多年輕的收藏家願意收藏新媒體藝術作品,其他畫廊也陸續展出,甚至市立美術館也開始全面收藏,顯示新媒體藝術收藏環境已成熟。

 收藏新媒體藝術作品往往只得到一張光碟,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分享,當播放時可能面臨錄像作品被大量重製,智慧財產被侵權的疑慮。而科技日新月異,現在的科技技術,十年後或許已被淘汰,如何保存新媒體藝術,也是重要的課題。

 對於日本REALTOKYO雜誌發行人小崎哲哉認為新媒體藝術不一定要收藏的論點,張學孔表示,日本的美術館眾多,他們認為藝術不一定要擁有,應該陳列在美術館讓每個民眾享用,日本把藝術當成公共財的觀念,台灣的收藏環境目前較不普及。

 張學孔期望政府未來能夠協助設立雲端收藏中心,讓新媒體藝術的作品隨時傳上雲端,不受時空的限制。

張學孔認為經營畫廊營收之外贏得社會尊重更重要。(歸鴻亭攝影)
 而新媒體藝術常被質疑是否為藝術,張學孔說,抽象藝術開始風行時,也有人質疑看起來像三歲小孩的作品,為何就是藝術?抽象藝術與隨便塗鴉究竟有何差別?他認為,無論以任何媒材創作,作品中的創意最為重要;19世紀以來,藝術家一直不斷的顛覆藝術的觀念,至今20世紀很難斷言什麼不是藝術,梵谷當時的作品沒有價值,最後卻經過藝術家探討、定義而保存下來。作品需要時間的沉澱與探討。

 新媒體藝術為利用現代科技創作的藝術形式,包括錄像藝術與數位藝術,數位藝術又分為互動裝置、聲音藝術、數位音像、網路藝術、多媒體。新媒體是個相對的概念,例如和書籍比較,電視可以稱為新媒體,但與網路比較,電視又成舊媒體了。所謂「新」其實很大程度因為新科技的發明製造了一些新產品。所以新媒體藝術的定義不會一成不變,其形態仍在實驗和探索中。

 張學孔努力經營新媒體藝術的執著,在這次世貿一館的2011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供以最新型態展現各種創作媒材的主題展區,看出他的企圖心。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吳思萍 日期:2011/8/27 下午 11:17:46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吳思萍報導
麻念台/吳思萍報導列表
"拳擊手之死" 由運動員之死看西班牙近代政治
文化藝術 2011/9/25 下午 09:51:21
民歌高峰會 8位民歌手以歌聲重溫全盛時期
文化藝術 2011/8/31 下午 11:14:24
畫廊協會顧問陸潔民談藝評家風骨
文化藝術 2011/8/28 下午 11:10:25
REALTOKYO發行人小崎哲哉 提倡現代"知"術
文化藝術 2011/8/28 下午 08:25:26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