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OKYO發行人小崎哲哉 提倡現代"知"術
新網記者麻念台/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8/28 下午 08:25:26 / 文化藝術
對於亞洲新媒體藝術的發展與收藏,日本文化網路雜誌REALTOKYO發行人小崎哲哉提出「現代知術」替代「現代美術」的概念,他認為現代的藝術已經不能用美不美來評價,而是要看作品本身是否有「概念」存在。
|
日本文化網路雜誌REALTOKYO發行人小崎哲哉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談日本新媒體藝術發展趨勢。(歸鴻亭攝影) |
小崎認為,許多現代藝術的創作,常顛覆一般人對藝術的印象,例如在展覽上將牛切片、邀請民眾吃咖哩、畫排泄物,作品不一定美好,但有獨特性的創意與理念。
對於有人質疑現代的新媒體藝術家,沒有扎實素描、透視學的美術底子,其創作是否也稱為藝術?小崎表示,技術與基本能力固然需要,但思考後的敘事手法與角度更為重要,例如:抽象主義先驅波洛克的潑墨畫,看似隨意,但也不是亂潑,而是經過審慎思考而成。
小崎也不否認部分新媒體藝術家為科技背景出身,擁有強大的科技能力,藝術美術史沒有那麼扎實。新媒體藝術一樣具有創作的意念,只是媒材、表現方法不同,和傳統藝術相比,沒有優劣之分。例如池田亮司就常運用聲音視覺化,將無形創作為有形。
談到新媒體藝術的收藏,他認為,新媒體藝術不如傳統藝術單一不可複製,但可透過限制交易版數,保持藝術持有的稀有性。儘管如此,還是無法完全杜絕上傳Youtube的可能性,他也呼籲收藏家應以支持創作的態度收藏新媒體藝術,永續共享藝術資源。
|
小崎哲哉提出「現代知術」替代「現代美術」的概念。(歸鴻亭攝影) |
小崎也分析日本的新媒體藝術,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追求高科技、大規模、完成力強的裝置,例如:池田亮司以日常生活為創作主軸,利用電器、居家用品創作,例如伊東篤宏、山川冬樹、梅田哲也。第三種類型則是將日常生活題材與高科技裝置結合,例如八木良太就運用冰塊,創作可以播放音樂的製冰盒,讓凍結的冰塊在製冰盒裡留下刻痕,讓唱針發出旋律音樂。
對於台灣與日本新媒體藝術發展的異同,小崎表示,台灣與日本新媒體藝術的早期藝術家,都不吝嗇教導後輩,例如日本的藤幡正樹與袁廣鳴。不同的是,日本發展新媒體藝術的時間較長,作品完成度較高,有更多學者投入新媒體藝術的研究領域,
小崎從學生時代就對藝術有興趣,想將藝術資源推廣出去,先後辦藝術雜誌、網路媒體REALTOKYO,而為了將藝術全球化,網站以雙語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