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村影像展" 薛培德帶回60年代吾鄉稻香
新網記者陳盈蓁台北特稿
2011/9/4 下午 08:16:25 / 文化藝術
建國百年,由美籍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拍攝的「吾鄉‧稻香─1960年代台灣農村影像展」,今日在總統府展出至11月4日,召喚童年的農村「元氣」,盼促使我們有走向下一個一百年的勇氣。
|
副總統蕭萬長(左)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右)參觀「吾鄉‧稻香─1960年代台灣農村影像展」。(歸鴻亭攝影) |
台灣農村影像展由總統府及中華文化總會主辦,副總統兼中華文化總會名譽副會長蕭萬長及會長劉兆玄也蒞臨現場,在總統府一樓迴廊的展示作品中,有採收菸葉的畫面,「農民常常光著身體,不只是因為熱,而是因為菸葉上有尼古丁和菸油,它會把褲子染成褐色,不易洗淨。光著身體比較容易把菸油洗乾淨。」還有經典的牽豬哥,「一個最古老的行業。」及打馬膠的影像,「這是1960年代用傳統工法舖柏油。」
蕭萬長表示,他也曾在稻田裡牽過牛,早期的農村生活真的很自然純樸、快樂,台灣能有今天的繁榮,都是當年的農村所打下的基礎,我們要懂得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重視農村建設,協助台灣農民有更好的發展。
劉兆玄指出,展出的圖片皆出自美籍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薛培德之手。他於1960年來台,參與美援物資的農村救濟活動,由於平日喜好攝影,利用閒暇時拍攝了大量的台灣景象,照片也提供給美國教會刊物刊載。短短一年內他足跡遍及屏東、高雄、宜蘭、台北、中橫公路、金門等地,留下三千餘張底片。
他說,這些照片記錄了台灣農村生活、耕作情景、收割的田野風光、婦女及孩童純真的容顏,都顯示出薛培德對台灣濃厚的情感,捕捉到一張張真情流露的畫面,成為了現代最珍貴的回憶,讓我們找回當年純真實在的「元氣」。
|
文史工作者徐宗懋說明因緣際會取得美籍傳教士薛培德當年拍攝台灣農村的底片。(歸鴻亭攝影) |
這次展出的照片,皆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整理提供。他表示,當年薛培德過世後,這些攝影作品就被賣給了美國古董商,之後又被歐洲古董商買走,剛好這位歐洲古董商是他的朋友,因緣際會下得知這些作品的存在,因此輾轉流到他手中,覺得這些照片相當難能可貴,惋惜薛培德的子孫不懂欣賞珍惜,於是費時三個多月整理蒐集並匯集精華。
徐宗懋說,感到很幸運,過程都算順利,當年所使用的相機跟底片都很優質,所以能保存得很好,讓大家能重溫早期的農村原味風貌。
中華文化總會祕書長楊渡也是策展者之一,為了了解照片的涵義,還特地回台中老家請教母親農業時代的生活情形,他寫的詩「家鄉的天空」,吐露出對純真年代的回憶有深深的體悟。
今日開幕表演邀請歌手畫家高閑至,以月琴自彈自唱《割稻子歌》、《農村曲》、《思想起》等民謠,唱出農民的可愛純樸性情,為這場農村影像展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