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3年探測300顆小行星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7/9/23 下午 05:18:19 / 天文地理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亡,近年仍有許多近地小行星飛掠過附近,只要任何一顆小行星軌道與地球相交,就會是世界末日。
|
《aerospace-technology》網站報導,準備派出50架名為「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探勘300顆小行星。(歸鴻亭翻製) |
芬蘭氣象研究所(FMI)的科學家開發一個計畫,準備派出50架名為「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前往太陽系的小行星帶,對300顆小行星進行大規模探勘,預計3年後返回地球。
根據《aerospace-technology》網站報導,這些「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依靠FMI科學家派卡‧鑑胡能(Pekka Janhunen)在2006年發明,以太陽風為動壓來源,推進太空探測器行進的電動太陽風帆(electric solar wind sail, E-sails)推動,飛行器還帶有傳輸數據的小天線、小型成像望遠鏡、紅外光譜儀等儀器,飛越目標小行星1,000公里左右的範圍能夠以100公尺或更好的分辨率來記錄小行星成像、光譜等特徵,以及收集關於表面特徵的化學成分的數據。
E-sails行進原理為製造電場排斥太陽風的質子,進而推動太空載具移動,這種依靠太陽風行進的電動帆除了比傳統太陽能電池系統更有效便宜,從長遠發展來看,也極有可能促成小行星資源的經濟開發與應用。
|
《Gears of biz》網站報導,每個「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將在返回地球之前訪問約6至7個小行星。(歸鴻亭翻製) |
小行星帶是指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密集小行星區,也圍繞著太陽運轉,由於該區域和其他地方比較極為集中,數量估計多達50萬顆,被稱為主小行星帶,簡稱「主帶」,其中最大的3顆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徑都超過400公里,唯一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大約950公里。
《Gears of biz》網站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目前正在追踪1400個潛在危險小行星,並預測其未來的方法和影響概率,「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可以收集大量旅行過程中遇到的小行星的資訊,包括總體尺寸和形狀,表面有灰燼還是灰塵,或是是否有衛星,以及小行星是否是原始物體,還將收集關於表面特徵的化學成分的數據,例如水的光譜特徵是否存在。
這些「Nanosat」微型太空飛行器,將在返回地球之前訪問約6至7個小行星,並收集有關小行星組成的光譜數據。這個概念已由派卡‧鑑胡能在9月19日在拉脫維亞(Latvia)首都里加(Riga)舉行的歐洲行星科學大會(European Planetary Science Congress, EPSC)上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