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藝創立灣聲樂團 "看世界"舉辦成團第3場音樂會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9/24 下午 11:48:18 / 文化藝術
國內古典音樂演奏家能進入國家交響樂團(N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TSO)這3所公立樂團最有保障,民間要組樂團除了財團長榮的長榮交響樂團(ESO)獨占鰲頭,要能維持就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過去有樂興之時、異樂團等苦撐,今年才成立的灣聲樂團(One Song)則是最新勇闖樂壇的新血。
|
灣聲樂團發起人兼樂團指揮李哲藝訴說他對未來台灣古典音樂發展的期望。(歸鴻亭攝影) |
今晚灣聲樂團在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辦創團第3場演出「灣聲看世界」,該團發起人兼樂團指揮李哲藝延續前兩場「寫給台灣的情歌」及「牽阿母ㄟ手,聽阿母ㄟ歌」兩系列音樂會,演出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及以台灣文化素材創作的作品,讓本土古典音樂訓練培養出來的音樂家來呈現台灣自己的音樂。
曾獲第2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的李哲藝表示,灣聲樂團是由一群台灣傑出的年輕音樂家所共同組成,他們有使命感、有理想、更有熱誠,樂團創立宗旨是讓「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希望凝聚認同這項理念的台灣人一起來努力,定位為台灣發聲但放眼世界,未來繼續要在世界的音樂舞台上做出貢獻。
「灣聲看世界」開場首部作品是李哲藝改編古典樂迷耳熟能詳的莫札特K.525《弦樂小夜曲》,這首2005年時由香港純弦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的《2005年的莫札特》,加入當年在香港人人皆知的8首當代流行音樂,運用編曲手法巧妙與莫札特結合,令聆賞者會心而笑。
對傳統學院派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來說,有些對改編經典樂曲頗不認同,其實音樂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各有不同,幾百年來的歷代歷派作曲家寫出旋律優美、曲式嚴謹的傑出作品,許多現代作曲家懂得以現代手法改編,更能貼近新生樂友的心靈,才能增加古典音樂小眾人口的延續與擴大。以英國跨界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將貝多芬《第7號交響曲》第2樂章改編為《迷失的孩子》(Figlio perduto)或將霍爾斯特(Holst)《行星組曲》(The Planets suite)木星樂章成為《Running》,更能將經典作品推廣到普羅大眾耳中。
今晚其實許多曲目都是將各國民謠加以改編演奏,包括奧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野玫瑰》(Heidenröslein)、巴拿馬作曲家Carlos Eleta Almarán原創的西班牙文歌曲《一個愛的故事》(Historia De Un Amor),後來陳蝶衣填詞成為中國流行名曲《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韓國人盡皆知的歌謠《桔梗花》(도라지)、蒙古民謠《小黃鸝鳥》,以及普契尼在寫作《杜蘭朵公主》(Turandot)時把旋律用在這部經典歌劇作品的中國民謠《茉莉花》,李哲藝還將其改編為南美洲的探戈元素風味作品。
當然李哲藝還不忘將中國國樂琵琶獨奏古曲《十面埋伏》交給整個灣聲樂團來演出,其演奏難度提升數倍,還將現代流行歌曲拿出來,包括原唱鄧麗君後來被周華健唱紅原是沖繩民謠《花》厲曼婷改編的《花心》,和鄧麗君原主唱由莊奴填詞來自於印尼蘇門答臘民謠《Dayung Sampan》的《甜蜜蜜》,李哲藝巧妙將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G弦上的歌調》(Air on the G String)對位改編,頗有新意,與另一首被古諾(Charles Gounod)創作的《聖母頌》(Ave Maria)運用的巴哈《鋼琴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846》前奏曲部分,同樣結合得天衣無縫。可見音樂是無所謂誰是正統,只要能讓聽眾接受而傳世,就是好作品。
在夏川里美(夏川りみ)唱紅的《淚光閃閃》(涙そうそう)壓軸後,這場帶有各國元素但都是台灣樂迷印象深刻的Gala型態音樂會,當然沒有古典音樂殿堂演出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或是馬勒、布魯克納那樣「偉大」,但絕對「親民」。
|
「灣聲看世界」音樂會以古典模式表現通俗作品,讓更多人群接受。(歸鴻亭攝影) |
灣聲樂團努力靠少數中小企業支持,就靠賣門票與演奏CD籌措財源,下一場音樂會是11月11日要推出的《台灣電影雙聲代》,李哲藝也期盼能募資讓樂團達到職業樂團的經營管理規模,讓台灣音樂能如捷克等國的作曲家創作出國民樂派的風格,再由樂團演奏給全世界的愛樂者聆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