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匠人陳忠信 堅持半世紀手作延續旗袍生命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7/11/6 下午 08:07:52 / 服裝飾品
旗袍是近代漢人女子的傳統服裝,更擔綱東方美學優雅的典範形象,為了鼓勵傳統手作旗袍的技巧與精神能延續下去,中華文化總會今日舉辦「匠人魂─玉鳳的旗袍店」影片分享會,邀請大稻埕玉鳳旗袍店旗袍師傅陳忠信、導演黃鈴媛,以及多位陳師傅的忠實顧客與旗袍愛好者,身穿旗袍於大稻埕樂花園搶先觀看影片。
|
大稻埕玉鳳旗袍店旗袍師傅陳忠信手製旗袍已有50餘年。(歸鴻亭攝影) |
陳忠信表示,他的父親原來是中國大陸福州的西裝師傅,1945年渡海來台,落腳大稻埕,開了「玉鳳服裝號」,後來大稻埕成了當時商業重鎮,不只富有人家有穿旗袍的習慣,當時的酒家也多,旗袍需求量大增,父親也開始做起了旗袍,就在這樣環境下耳濡目染,最後繼承父親事業一直做到現在。
|
一名李玉鳳女士,25年來的旗袍都是指定陳忠信訂做,她家裡就有將近200件旗袍都是陳師傅親手裁製。(歸鴻亭攝影) |
他說,一件旗袍大概一天可以完工,但沒有哪兩件,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不重複的設計是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手工旗袍師傅對客戶的尊重,後來改良式旗袍開始流行,市面上出現許多新樣式的布料,衝擊到手工旗袍市場,他不斷改進自己的技巧,讓旗袍可隨時依照女人的身材轉變隨時修改,「要是做的不好就是功夫差,不是她的身材差,我們專業就是專業在於別人做不起來,我們做得起來。」
陳忠信因緣際會下結識導演侯孝賢的美術指導黃文英,轉而成為電影《刺客聶隱娘》中精緻唐裝戲服的幕後推手,該片讓黃文英一舉奪下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他也成為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一大功臣。
|
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左)頒贈「匠人魂」錦旗給陳忠信,右為「匠人魂─玉鳳的旗袍店」影片導演黃鈴媛。(歸鴻亭攝影) |
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表示,旗袍原本是旗人的袍,後來漢人也多穿著,但流傳到台灣的旗袍跟上海的旗袍很不一樣。而大稻埕從1930年代,就是一個人文薈萃、商業鼎盛的繁華勝地,1950至1970年代,紡織業逐漸替代農業成為台灣的新興產業,很多紡織業都是從迪化街發跡,當時街上滿滿都是穿著旗袍的女性,儘管現在榮景不再,現在仍很多年輕朋友積極復興大稻埕、復興當年風華,如同陳師傅的手作旗袍、不斷推陳出新,也是希望傳承、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旗袍文化,匠人精神令人佩服。
|
陳忠信與忠實顧客與旗袍愛好者合影。(歸鴻亭攝影) |
這次匠人魂影片拍攝,導演黃鈴媛透過長期田野調查,以及選景、選音樂,完美呈現大稻埕當年的絕代風華。由於影片多取景於大稻埕,今日特地重回影片場景一角大稻埕「樂花園」酒館舉辦影片分享會,黃鈴媛特別分享影片最後一幕,當陳師傅站在一開放式樓梯間,身旁一名酒家女子走過,搭配紀露霞的《青春夜曲》,透過巧妙的畫面設計,來傳達陳師傅與玉鳳旗袍店於時光走廊間,一同回味50多年旗袍文化的盛衰,也看盡大稻埕的風華。
大稻埕地區過去為台北市的發展重鎮,雖然隨著時代更迭榮景不在,但仍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玉鳳旗袍店仍位於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對街裡,今年65歲的陳忠信,繼續維持堅持一針一線保持手做旗袍的傳統行當,為旗袍延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