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閱讀走踏文化城" 2017年臺中學叢書第2輯問世
新網記者謝佳容台中特稿
2017/11/7 下午 08:18:50 / 經史子集
「不認識腳踩的土地、不明白家鄉歷史,如何適當憂喜,妥善珍惜周遭與自己?」出自《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的這句話,適切地定位了地方學的重要與意義。強調全球視野與國際性有助於提升國人觀看與思考的視角及高度,然而遠行與高飛,必得始自足下,從家鄉出發。我們遨遊的天際能有多高,取決於內心裝載的在地能量多寡。因此,腳踩厚實的大地,手探泥土的溫度,俯身嗅聞母土的馨香,真實觸碰家鄉的故事,我們理當重新注視於我們而言有如呼吸卻總被忽略的在地點滴。
|
臺中市政府籌劃的第2輯臺中學今日出版。(李偉涵攝影) |
臺中市政府籌劃的第2輯臺中學,揀選富含時代意義兼具臺中代表性的景點與人物,借助學者、作家的研究專業與生花妙筆,帶領讀者乘坐時光機,回返一段段歷史,淺白的文字是昔時漫長歲月幽徑的明燈,為讀者點亮探尋之路,有了貼近土地的意願。第2輯的5本臺中學,色(林之助豐富多彩膠彩畫)、聲(臺中火車站一世紀的熱鬧、天外天劇場開鑼好戲)、香(中央書局彌漫書香)、味(第二市場的美食王國)俱全,雖然主題各自獨立,然而互相交錯的故事背景,卻造就閱讀時不意的樂趣,牽繫起五書的關聯性。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政權如何遞嬗,百年臺中火車站身影始終巍峨,守護著臺中。《驛動軌迹:臺中火車站的古往今來》以數據資料與報刊內容梳理日治、光復以及高架化後的臺中火車站,理路分明地交代了三代火車站承先啟後的歷程與轉折。令人懷念的五分仔車─糖鐵,以人力為運輸動力的手押臺車,鐵道軸線旁的宿舍群、倉庫群、街屋及碉堡群,不僅是前人真實的生活記憶,更映現一個已然逝去的時代。在肩負使命的百年車站迎向下個世紀之前,客觀的陳述是對它最公正與最崇高的敬意。
|
第2輯臺中學內容揀選富含時代意義兼具臺中代表性的景點與人物。(李偉涵攝影) |
溫暖的人情味、飄香的美味,市場正是尋味的首選去處。臺中第二市場始建於大正6年(1917年),呈現日洋混合的風格,從市場設有便所、冷藏庫、宿值室等等,足見其進步的程度。《市街之味:臺中第二市場的百年風味》以援引史料的書寫方式,帶領讀者探究第二市場的深層內蘊,從日治時期的衛生觀念而來的衛生工程、隱含在建築設計中的商業機能、由市場銷售觀察飲食文化的交流、歷時轉變的第二市場面貌,敘述脈絡清晰又完整,實為讀者上了一道好菜。
有關如何介紹在臺中「文化城」美譽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央書局,《書店滄桑:中央書局的興衰與風華》的巧思是──有如圯上老人的黃伯、因專題報告進行採訪的欣倫與小凱角色的營造。誕自一群擁抱文化理想的文人志士之手,中央書局挺立為一座希望城堡,但抗衡時局向來不易,充滿辛酸血淚,龐大的歷史在作者文學性的筆下發出慨嘆,亦化為書中兩名學生與謎樣黃伯的對話藉以減輕情緒重量,在問答之間讓讀者了解始末,而黃伯的敘述與學生主動查找資訊不僅象徵傳承與改變,讀者在其中也能獲得一次文化價值的尋回。
文化資產保衛議題因涉及公益、私產與價值判斷,全贏的局面至今仍是各方追求的方向。《劇場演義:演藝娛樂現代化的天外天劇場》為爭議多時的天外天劇場紀錄下一則傳奇。書中除了有天外天劇場的創建、風格、文人到訪足跡、戰後的蕭條凋零簡要重點式的書寫,亦以天外天劇場的主人家─中部首富吳鸞旂、吳子瑜及吳燕生家族三代的言行事蹟與文化交誼烘托劇場背後的故事,讓天外天劇場的風華永留於世。
|
臺中市政府籌劃的第2輯臺中學。(李偉涵攝影) |
心中有美,常懷善意,藝術家無論創作或人生皆是一幅幅美麗。《踢躂膠彩:臺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由林之助的授業弟子主筆,細膩點畫、描摹林之助尋美的一生,多則小故事的穿插織就,逸趣橫生,也立體化了膠彩畫大師的藝術形象。作者以真摯深厚的情感書寫對老師的貼身觀察,林之助的藝術才華與成就、發揚中部美術的堅毅作為、以智慧捍衛膠彩畫的行動、推廣生活藝術化的觀點,以及踢躂舞、運動、音樂、書籍、咖啡對人生的關鍵影響,皆有作者如畫筆般精準細緻的文筆著墨,讓這位在笑中帶淚的生命旅途中,用幽默風趣、美感十足的態度處世的膠彩畫之父,在後人心間留存著永恆的藝術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