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擴建 北市編列53億打造當代藝術園區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8/3/29 下午 07:17:16 / 文化藝術
成立於1983年底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政府將砸53億,盼透過北美館2館擴建工程,將花博公園美術園區打造為台北當代藝術園區。
 |
台北市政府將砸53億,盼透過北美館2館擴建工程,將花博公園美術園區打造為台北當代藝術園區。(歸鴻亭攝影) |
坐落於花博美術園區國內第一個公立美術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已滿35歲,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今日表示,擴建計畫不該只是二館的興建,而是要考量全園區10幾公頃土地的再利用,以及下一個30年該如何發展,打造出首都當代藝術學區該有的格局,因此整個擴建計畫會編列53億元預算,希望在2023年完成。
 |
自左至右為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與北美館館長林平。(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文化局長鍾永豐說明,臺北當代藝術園區基地位於花博美術園區,園區將以臺北市立美術館為主體,未來的台北當代藝術園區,新館將位於目前原民風味館與舞蝶館基地上,原民風味館將移至中山北路另一側的舊兒育中心,舞蝶館將予以拆除;基地總面積廣達10萬1,287平方公尺,而建築物方面,現在的北美館樓地板面積有2萬4,169平方公尺,新的2館則會有4萬8,000平方公尺,足足2倍大,整體計畫期程,是今年先編列先期規劃預算後,明年開工程標案,2020年至2022年則拆除既有臨時建築和興建工程,並在2023年開始營運。
 |
林洲民簡報北美館擴建工程整體規劃。(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解釋,北市府規劃的53億元預算中,除了新場館興建和園區營造外,還打算在捷運圓山站打通一條,可以穿越花博公園圓山園區,直通美術園區的地下連通道,但得經過初期鑽探和環評。園區整體建築規劃為自然綠地與地景建築融合之建築典範,新館地面層為公園綠地,地下建物為新媒體與跨領域之美術館展演空間。期望觀眾並非以過去景仰心態參觀美術館,而是徜徉藝術及自然融合、體驗的生活場域。
 |
台北市編列53億打造當代藝術園區,預定在2023年開始營運。(歸鴻亭攝影) |
北美館館長林平指出,北美館目前收藏有1940年代之後近5,000件台北美術史的重量級作品,規劃中的台北當代藝術園區,則將有3大主軸,首先現存的北美館本館,要成為近現代藝術重鎮,以館藏、文獻,進行台灣多元藝術史的常設展示和研究;其次是新的2館要成為當代藝術平台,辦理台北雙年展等國際展覽,具有當代藝術生產、美感教育平台,包括新媒體藝術展演空間、跨領域實驗場域、教育與學習空間及文化遊憩設施;最後則是園區內的都會文化園區及綠色廊帶,包含「M Cross」視覺、表演、電影、多媒體、流行文化等元素,其中「M Next」跨界創作培育場所,「M Link」為國際交流區,另在目前停車場區域開始建置大坪數的典藏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