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見体全新製作"病號" 呈現現代人與網路眾生相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8/4/6 下午 08:45:11 / 文化藝術
現代人有FB、ig、PTT、Google、Twitter、Pinterest、LinkedIn等一端帳號,在網路社群的時代,因網路匿名的特性,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無數個虛擬分身。
|
《病號》導演符宏征認為現代人被網路控制。(歸鴻亭攝影) |
動見体劇團舞台劇《病號》由3件死亡故事交織而成,探討現代人重度依賴使用網路,心靈遭網路綁架、腐蝕的病態現象。
劇名《病號》的命名緣自製作團隊在網路上搜尋到的一則發生於日本東京的社會案件,兇嫌透過社群網站約曾在網路上發布想死念頭的被害人,將其殺害分屍。該劇導演符宏征表示,網路上的言語常識不經考慮隨便放話,那種文字霸凌殺傷力強,甚至會逼死人;這齣戲並不想提出批判,只是想聚焦討論這個現象,並延伸其中的因果關係,全劇並沒有直接指出殺死這些人的兇手是誰,但是觀眾看了會非常明白兇手在哪裡。
|
《病號》的命名源自日本東京的社會案件。(歸鴻亭攝影) |
《病號》由3件死亡故事交織而成,包括在網路上被同事霸凌而輕生的人、長期住在醫院裡最後也離開人世的人,以及一名跳水選手,因遇到車禍而導致癱瘓,最後選擇了結自己的人生。編劇王靖惇指出,戲裡設定9個無名角色,僅有稱呼、沒有姓名,包括「護士」、「同事」、「大哥」、「女友」、「諮商師」、「酒醉者」、「護理長」、「弟弟」、「妹妹」等,這類的代稱呼應網路匿名文化的狀態;整個故事就從一起自殺案件展開,接連勾勒出9個角色面臨不同人生情境下的狀態,他們彼此看似沒有關聯,卻在命運上彼此牽連。
|
編劇王靖惇也在劇中飾演重要角色。(歸鴻亭攝影) |
9位演員李明哲、林子恆、王世緯、洪健藏、高華麗、施宣卉、江寶琳、劉心宇,還有王靖惇自己,戲裡這些演員在舞台上呈現近似如喪屍般又跑又爬,每個段落跳接似的片段零碎呈現,符宏征說,其實細觀每個角色都有特殊的姿態,顯現他們的精神狀態,例如癱瘓的跳水選手,僅能使用頭部和右手,但也是現代人使用手機時的肢體隱喻,因為現代人不論什麼狀態,都還撐手滑著手機,呈現很怪姿態,轉化成與劇中故事發展相連結的肢體表現。
|
9位演員敘述3件死亡故事,探討現代人重度依賴使用網路的現象。(歸鴻亭攝影) |
王靖惇則說明,這次《病號》創作過程有一點像集體討論出來的內容,從一開始的文本經過演員長時間的培養默契,再進入集體創作發展的階段,最後交織出《病號》的全新面貌,成為目前的劇情。
從清明連假起至4月21日,動見体《病號》將於台北水源劇場連演3週12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