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掌理兩廳院 劉怡汝細數心路歷程期盼再建藝術新世界


新網記者麻念台/徐容儀台北特稿
2018/11/11 上午 09:48:08 / 文化藝術

 國家兩廳院剛度過30年慶,多年來觀眾發現這兩座台灣巍峨「藝術大廟」始終變來變去,大部分都是固定一些大團撐住目前大約每年60至67萬人次的業績,但是如何傳承下一世代的30年,迎來接續的輝煌「藝術老廟」變身「藝術斜槓新廟」,是很重要的課題。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接受《新網新聞網》專訪。(歸鴻亭攝影)
 今年4月9日剛就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的劉怡汝,接手後曾針對這座老大級官方文化場館重新定義,以她在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擊樂文教基金會與台北藝術大學藝推中心的實務經驗,提出「節目演出」與「場館管理」雙軌並行的兩大使命,要創造「打造場館品牌」、「深化夥伴關係」、「提升數位作為」、「維運場館機能」、「優化人才管理」5項目標工程,徹底改造從「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到「創意工作者的聚會」的秋天藝術節之外,要重視「新點子系列」轉型為「新點子實驗場」的功能,讓年輕藝術家逐漸從小劇場舞台有機會成為有自主營運能力且創作品質穩定團隊。

 劉怡汝的目標,期許兩廳院場館本身由內到外,從各個面向為兩廳院的下一個30年作好準備,希望未來是一個以「亞洲文化品牌,藝術工作者的家,智慧場館」,變身不再滿足於專一職務模式的斜槓兩廳院。

 能有這種理念,當然來自於她的人生經歷,劉怡汝在中學時代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畢業於講求升學制度的延平中學,家人所寄予的期待無非取得好成績、達到所謂人生順遂的平穩人生。但考上臺大外文系卻是一個轉折,在文學學海中,曾受教於當時任職於兩廳院的胡耀恆為其英國文學老師,這段短暫的因緣際會引燃了劉怡汝日後走上藝術生涯的火苗。

 考上大學前,劉怡汝說當時的第二志願其實是政大新聞系,因曾在小學高年級時擔任過中廣電台新聞播報員,此一機緣導致其原本志向是朝傳播類別發展。1993年,在自威士康辛州立大學大眾傳播碩士留學歸國後,卻找不到傳播相關的工作,甚至當時報考華視新聞部也沒錄取。待業的日子在受到父親催促的過程匆匆結束,劉怡汝當時看到住家附近有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職缺,就此開始與朱宗慶及藝術交集的旅程。

 但藝術的旅途並非就此順遂。在朱團擔任行銷企劃、後轉任行政秘書約11個月之後,劉怡汝認為自己並不適任而毅然辭職。接下來將近5年的時間,轉戰公關產業的她不停在各家小型公關公司之間轉換,30歲臨界和朋友創立了自己的公關公司。劉怡汝說,在那段時間可以感覺到,自己沒有一天是快樂的,她甚至不知道繼續下去有什麼意義,於是在1年以後,初創業的歷程便走至結尾。

 當時,一位時常接文建會,即今日文化部標案的朋友,正好對她提起近期一項關於藝文推廣的項目。接下案子以後,開始了長達4年的藝術行政之旅,帶團下鄉演出,在環境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肩負演出團體雜事的責任,向偏鄉地區做藝文宣導的活動等等,如同基層打工的工作內容使得劉怡汝對於「藝術行政」的感官並不太適應。

劉怡汝在兩廳院經營30年之後,要將這兩座台灣「藝術大廟」變身斜槓兩廳院。(歸鴻亭攝影)
 2003年,35歲的劉怡汝離開了上一項工作,正巧碰上臺北藝術大學藝管所首屆招生,好奇這研究所要教些什麼就跑去報名,以高分榜首入學,當時同屆尚有許多當今藝術界重要人士,沒想到因朱宗慶在兩廳院擔任主任職務時,又找她擔任秘書,也因此與朱團再續前緣,而沒繼續就學。

 過去經驗使劉怡汝對於兩廳院的官僚制度感到不適,對於「藝術行政」,她笑說根本就是體力活,做些藝術家不想做的事。但就任於兩廳院時,卻真正見證「管理」所發揮的功效,在經營管理的理念下體悟到藝術行政的重責。談到經營管理,劉怡汝說,過去與現在,不管在操作手法、工具、或管道上,都已大有不同。

 當時在教育部轄內的兩廳院並不突出,也因為單位小、不會被特別要求,反而發揮空間較大。劉怡汝在藝文尚未普及的當時全力實施推廣,並大力改革,包含將行政法人化、提倡在藝術上應理性思考。她說,「在台灣,經營劇場求的是一種平衡。」在大眾普遍將藝術賦予極致崇高的觀念下,反而應該思考如何讓藝術走入社會、生活化。

 在擔任3年秘書、3年副總監及代理藝術總監的過程,她深刻體認到,「一個好的藝術行政,應該與藝術家達成一個合理的辯證。」劉怡汝認為,藝術機構需要大量理性思考,而非一味追求感性思維。她將當時歸納於節目部的行銷部單一提出來,認為行銷工作不只單服務某一部門,而應該作為中心部門、為整體規劃。直到朱宗慶之後平珩接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結束,劉怡汝離開兩廳院職務。

 後來,順應文化部當時推行的育成中心計畫,臺北藝術大學也進行了教育推廣的項目,而劉怡汝受託擔任執行長之職,積極開發各項節目活動,一做6年。她說,成效也在第3年開始越見起色,她頗感欣慰地說,年輕學子出乎意料做出了相當好的成績。

 2013年,劉怡汝又有機緣回到兩廳院,這次是協助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發展,並開發了創意事業部,瞭解劇場經營「求生」、「維持」到「必然性」的3個階段,也在此時與雲門舞集有了相交的機緣,後更在雲門擔任1年的新創經理。

 如今回到她接任兩廳院藝術總監一職,多年從事藝術行政以來,劉怡汝仍堅持當年的理念。「劇場對所有人都有感。」她表示,反對只依循前例辦事,目部和行銷部應該多些溝通,在說服她這個總監之前應該先說服行銷部同仁。並非藝術家在參與,所有相關人、包括觀眾,都應該是藝術創作應考量意見的根本來源。

 以往至今,面對外界質疑兩廳院的目標常為了衝節目量而可能出現忽略質量的情況,劉怡汝感嘆藝術界正在出現斷層,年輕世代的傳承力不夠,始終由過往大團在撐場子。兩廳院近來為了培養新一代藝術家而不斷提供基本盤,雖然投入的資本不一定能全數回收、甚至可能嚴重不足,但現階段也只能盡早讓年輕一代試驗,拉長培養的時間。

劉怡汝擔任兩廳院掌門人還不足1年,她如何在接著3年多的任期中真正帶領這座全國最老牌的大型音樂與戲劇場域能有更大的突破,文化藝術界都在等著看。(歸鴻亭攝影)
 「我們要考慮,觀眾的基本面在哪?藝術創作呢?」劉怡汝強調,在「行政、推廣教育、節目內容」這三方面都應站穩,缺一不可。不論在主合辦的自製節目、或委任製作時,不僅要考量產出的範圍,當然還有觀眾需求。但在現今青黃不接、後繼無力的情況下,兩廳院也盡可能在發展出可活絡的運作模式,劉怡汝解釋,其節目仍有70%是國內藝術家,呼籲新生代藝術家能多投資自己,或許新銳一代還在摸索磨練,還是要開始提供機會,這正是兩廳院在經過30年開創更全面功能的斜槓目標。

 劉怡汝擔任兩廳院掌門人還不足1年,她如何在接著3年多的任期中真正帶領這座全國最老牌的大型音樂與戲劇場域能有更大的突破,而且成為已經營運兩年多的台中國家歌劇院與剛剛成立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領頭羊,讓賞識她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目前董事長朱宗慶深慶得人,開創兩廳院下一個30年的新奇蹟,文化藝術界都在等著看。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徐容儀 日期:2018/11/11 上午 09:48:08
關鍵字:兩廳院,劉怡汝,朱宗慶,雲門,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徐容儀報導
麻念台/徐容儀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ART TAIPEI 2024與台北藝術週 造就城市美學與深度
文化藝術 2024/9/30 下午 07:36:49
星宇航空將上市 最快2026年可發股利
財經金融 2024/9/25 下午 07:52:00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