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與生態雙贏 推廣有機菱角保護水雉
新網記者吳思萍台北特稿
2011/10/11 下午 08:10:19 / 生態環保
數量稀少的保育類動物水雉因以種植菱角的水田為棲地,有「菱角鳥」之稱,但過去常因農民種植菱角噴灑農藥,而使水雉誤食而死。為了兼顧農業與保育,農委會以高於市價2成的收購價格,輔導台南農民種植有機菱角。
 |
農委會林務局代局長李桃生與兩位農民一起展示有機菱角,表示剛上市的「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有機菱角,是政府首次結合有機認證機構,針對水雉所推出的棲息地保護措施。(歸鴻亭攝影) |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說,水田是水雉的重要覓食場所,官田的農民在菱角收成後,會在12月份種植稻作,而農民習慣以「直播稻穀」取代插秧,為了避免穀粒被麻雀啄食,會先拌入農藥,造成水雉誤食死亡。
推廣有機農法經驗豐富的慈心基金會副執行長蘇慕容說,去年底補助部分農民以插秧取代直播,與其他地區對照,未有任何水雉死亡,證實農藥對水雉的危害,因此今年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以高於市價2成的收購價格,輔導農民轉型有機,改善水雉的繁殖棲地。
參與輔導轉型的7個菱角農民,平均年齡65歲,其中相對較年輕的農民王寶文表示,在開始有機種植的這段期間裡,其它農民都笑他們是瘋子,因為不灑農藥、除草劑需要更多的人力採收,尤其菱角農民多年紀已大,照顧菱角田更加不易。
 |
農民王寶文表示,在開始有機種植的這段期間裡,其它農民都笑他們是瘋子,因為不灑農藥、除草劑需要更多的人力採收,尤其菱角農民多年紀已大,照顧菱角田更加不易。(歸鴻亭攝影) |
翁榮炫也擔憂,菱角老農若沒有年輕人傳承,未來水雉也沒有棲地,將沒有菱角田支持水雉族群成長。經過推廣有機復育之後,水雉數量從全台不滿50隻,去年已上升至470隻。
蘇慕容說,未來也將推廣保育農法,運用在坪林茶園與翡翠樹蛙,推廣有機茶葉,保護翡翠樹蛙棲地。
農委會林務局代局長李桃生表示,剛上市的「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有機菱角,是政府首次結合有機認證機構,針對保育類生物所推出的棲息地保護措施。特別設計農產品標章,有稽核人員監控生產過程不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他也希望民眾多支持綠色保育商標農產品,才能讓有機農業保護水雉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