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今召開第一屆董監事會議
丁曉菁暫代文策院院長 鄭麗君禮遇民選董事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6/17 下午 08:18:20 / 文化藝術
《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去年底於立院三讀過關,第一屆董監事會上月正式組成,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轉任董事長,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2010年時文化部便曾將設置條例,送進立法院,希望打造這個中介組織,但當時沒有通過,這次終於正式啟動,期盼文策院成為文化內容產業的園丁,初步期待在5年內,打造台灣文化,成為一股新興文化潮流。
|
文化部長鄭麗君(右)頒發聘書給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左)。(歸鴻亭攝影) |
鄭麗君強調「上任來努力3年,但台灣其實等了10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今(17)日舉行首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院長人選將由民間董事與董事長組成小組舉薦人選,再交由董事會通過,3個月內完成,目前先由董事長丁曉菁暫代院長職務。
丁曉菁指出,臺灣不缺國際級的故事題材,也不缺乏創作好故事的人才,但是不可諱言,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價值鏈與產業生態系長期以來是斷鏈且破碎的,未來文策院展開的是系統性的力量,希望成為整合業界與官方力量的平台,結合文化、科技、經濟3個面向能量,加速產業化發展,並形塑國家文化品牌。文策院目前組織架構包括整合策略調查研究、文化金融、全球市場、產業策進與行政管理5處,目標是加速產業化的發展,讓臺灣文化內容工作者不再需要單打獨鬥,為臺灣的文化內容產業發展帶來新氣象。
|
文化內容策進院首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現場。(歸鴻亭攝影) |
取經於2009年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的文化內容策進院,甫於上月27日公布首屆董監事人選就被質疑政府相關機關代表不低於董事總人數半數,成為第一個官派人士過半的公法人,這個立法院同意文策院成立的「條件」雖有保障政府出資與掌控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基金祭百億投資文創再升級能力的「作用」,其實骨子裡與鄭麗君過去強調以專業治理機制運作的理念是有差別的,在今日的首屆董事會前後,她的兩個舉動暗示她仍希望實務上未來文策院重要決策與資源分配的走向模式。
其一,會議召開前鄭麗君親自頒發聘書給民間董事,象徵性意義不言可喻;而接著的第一次會議依照慣例應該由董事長提名實際掌握執行大權的院長人選,再由董事表決的原定流程,董事在會中決議由「民間董事」組成提名小組,就文策院現階段任務所需,先由提名小組共同舉薦適當人選,再由董事長提請董事會討論通過的決議,官派的過半數董事能同意,顯示尊重真正具備專業素養董事準備提名的人選,而非過去政府把持時代早就內定人選的陋習。
其次,會議結束後安排的媒體見面會,文策院安排董事的座位,除邀請的鄭麗君與主人丁曉菁外,首排安排民選董事,官股代表都在後排,鄭麗君也特別優先介紹民選董事,期許文策院能夠發揮中介組織專業治理原則,未來能夠在文化金融、國際行銷和數位時代的跨域發展上,讓更多臺灣年輕人的創意能獲得支持並且實現,結合業界以及政府跨部會的力量,組建臺灣文化的國家隊,帶領臺灣文化走向世界。
|
文策院董事會議結束後安排的媒體見面會。(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近年將許多重要的實際文化執行單位改制為行政法人,包括國家藝術基金會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成員官股都限定在3分之1以下,文策院成立時立委諸公為何堅持要政府主導而非交由專業人士,對比走在台灣10年前的韓國隸屬於文化體育觀光部高瞻遠矚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政府出資高達8成,整合包括出版、電視、廣告、遊戲、電影、音樂、漫畫及動畫片等10大類,但成效最佳是出版業,立委是認為目前臺灣是準備把大部份資源都會提供給流行音樂與影視,所以希望官方掌控這個「以利導向」的方向,還是韓國不採用直接補助業者的方式,臺灣也期望透過文策院操作,以商業投資方式取代補助的方向,官方應該主導,有待觀察接著文策院董事群日後的互動來瞭解。
|
文策院今日踏出第一步,是否能如同韓國經驗成功有待董事成員的努力。(歸鴻亭攝影) |
文策院的真正基地預定在華山文創園區旁,2.0計畫還在規劃中,將成立文化內容產業聚落至少是5年後的事情,今日開第一次董事會,許多民選董事都是首度與官方董事見面,3年一任的董事會結束改選時,是否繼續由官方把持到文策院進駐新址,而且真正能提供文化內容產業滿足所有文化藝術類別而非獨厚影視,真的聚焦跨領域連結,平衡發展及振興影視、流行音樂、圖文出版、數位出版、遊戲、時尚設計、藝術支援及文化科技應用等文化內容產業,以目前董事成員中,文化部官股董事雖有文創司司長,民間董事則以流行音樂與電影佔兩位,完全缺乏其他藝文產業的組成來看,實在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