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關心什麼 我國百大社會議題調查研究
新網記者黃思維台北特稿
2019/7/31 下午 08:12:12 / 經史子集
隨著科學技術快速進步,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環境都發生劇烈變遷,國家發展遭遇到多重挑戰,社會課題的深度與廣度已經超越以往。國研院科政中心首度執行我國民眾關心的百大社會課題調查,在去(2018)年10月25日至11月19日執行此調查,共回收20,048份有效問卷,並按問題關注度排序出前100個國人關注的社會議題。發現國人關注的議題以「環境」(15%)、「勞動權益與薪資」(12%)和「糧食」(11%)3大領域為主。而區分受訪者性別、居住地、婚育狀況等變項,發現各地民眾關心的議題差異不大,最受關注的議題為「降低造假與標示不實的食品詐欺事件」。
|
記者會場,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致詞。(黃思維攝影) |
這項調查歷時近1年,首先邀智庫、專家等各界人士研析,建立課題樹,並邀80名專家擔任諮詢者,擬出334項課題列入問卷。調查期間採網路問卷,按性別、年齡、居住縣市分層配額抽樣,並開放網路複選,每名受訪者有15票。調查將國人最關注的議題列為10分,百大課題平均關注指數為6.06分。
若要提出調查結果之差異性,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林品華表示,透過關注指數的差距,排序出北、中、南、東與離島居民相對突出的關注議題。北部民眾偏好關注社會課題,例如,新聞品質低落、媒體不自律,可能是因基礎建設相對完備,轉而關注社會理念與價值;中部民眾關注水資源與PM2.5對人體的危害;南部居民關心強降雨和水患造成生活機能癱瘓,反映近年來環境災害對中南部造成的威脅且已對南部居民的帶來憂慮;東部民眾重視教育問題,尤其是教養觀念隔閡,這樣的結果可能來自東部青壯人力外移工作,隔代教養情況多;另外,離島民眾關注災害警報發布機制與災防宣導,反映離島地點偏遠,醫療資源缺乏,更擔心碰上重大災害。
|
記者會上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林品華主講百大社會議題。(黃思維攝影) |
就科政中心調查下區分性別,發現女性相對來說重視內在安全問題。例如,社會對女性就業的協助、教養觀念隔閡;男性則關注外在安全議題。例如,強降雨造成水質惡劣與淹水問題,以及核能安全。這反映主流社會觀念下,男、女對自己性別角色設定的不同;在世代方面,青年(20至39歲)傾向關心新聞品質低劣;壯年(40至59歲)關注源頭減量與物質再利用、女性就業;銀髮族群(60歲以上)則希望農作資訊透明公開,以及中高齡與高齡者再就業。
林品華指出,世代價值落差,起因於各世代成長背景不同。青年剛邁入社會,自我想法多,關注價值型議題;壯年肩負照顧長輩和子女責任,關注家庭等務實性議題;銀髮族生長於農業社會,且面臨高齡化課題,相對關心農業和高齡就業課題。進一步分析,這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和自身權益或日常生活有關的議題較為關注。如,政府推動的垃圾減量與回收再利用措施已成民眾生活中的基本觀念、食安問題促使民眾更關心飲食安全與健康、更穩定的就業保障、異常氣候所帶來的生活改變等。
|
揭書合影。左為院長王永和,右為主任莊裕澤。(黃思維攝影) |
媒體質疑,2018年11月24日地方選舉前,台灣最熱門的話題是選舉、韓國瑜。可是國研院的調查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政治議題,與民眾觀感似有落差。對此,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表示,為表示問卷公正度,問卷不會直白點出當下時事對民眾調查,而是將其化作子議題去探討。調查執行期間雖在九合一選舉期間,結果顯示民眾仍關心民生議題,勝過政治。然而,此調查只反映國人對議題的關注度,不等於施政滿意度。
|
自左至右為莊裕澤、王永和、林品華。(黃思維攝影) |
科政中心主任莊裕澤指出,民眾對於議題的態度是會隨時間流逝、環境變化與時事影響而轉變。倘若現在再實行一次,得出來的結果可能會略有不同。因此需更進一步分析,才能更精確的說明影響民眾選擇的因素為何。他說明,這是科政中心首次進行這樣大規模的調查,希望未來能在這個經驗之下,將調查常態化,除反映台灣社會現況,也能提供相關部門作為施政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