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協會歷年最大規模 率團前往京都大會
新網記者黃思維台北特稿
2019/8/30 下午 06:33:16 / 文化藝術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為國際上最大博物館專業組識,匯集全球超過138個國家地區之各領域博物館專業人士組成。每3年舉辦博物館大會,除了舉辦博覽會,也有多場學術與專業會議。2019第25屆國際博物館大會將於9月1日至7日在日本京都舉行。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肯定台灣今年參展的盛況。(黃思維攝影)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今(2019)年在文化部、教育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全臺各公私立館所及學者師生共同指導協力下,集結臺灣歷年最多博物館專業人士參與;共計超過100名代表與會,提出大約65篇的學術論文發表。該學會理事長蕭宗煌表示,我國退出聯合國後曾中斷參與博物館大會多年,直到2004年才重返大會,並獲選於ICOM下的組織擔任理事,開啟了台灣重返ICOM的15年歷程,連結國際博物館。過去參展團員約30人上下,發表論文約10篇;而這次成員超過100人,在本屆大會發表的論文也約65篇,其中有33篇著作獲本會補助將赴日發表,規模創新高;呈現台灣博物館社群的蓬勃發展與多元,也展現各個博物館關注世界重大議題,走在世界前端的成果。
|
「博物之島」策展召集人劉德祥闡述本次參展主題。(黃思維攝影) |
台灣主題館將於9月2日到4日在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新館博覽會展示,分享臺灣博物館界的豐沛動能。今(30)日在台博館南門園區的小白宮召開行前記者會,開場即由原文會帶來精彩的原住民歌舞表演,與主題相呼應。由國立台灣博物館負責策劃的主展場《博物之島》(Taiwan: A Living Museum),聚焦在「永續環境」、「人權與正義」、「友善平權與文化平權」、「社群與公眾參與」等4大議題;主題背景以藝術家林惺嶽的作品《受大地祝福的山》,映入群山中的彩虹,象徵台灣多元共融的文化,並呼應大會主題「傳統的未來」;而國立故宮博物院主題館「東亞博物之美」(Reinterpreting Tradition)展區以「多寶格」為設計概念,利用8K鏡頭讓轉心瓶的水草魚紋栩栩如生,搭配AR(擴增實境)技術,讓人體驗郎世寧的瓶中花;並以VR(虛擬實境)走入清明上河圖,結合典藏與科技交融,緊扣大會主題「傳統的未來」。
|
原文會為國際博物館協會參展行前記者會帶來載歌載舞的演出。(黃思維攝影) |
《博物之島》策展工作小組召集人劉德祥指出,「永續環境」、「人權與正義」、「友善平權與文化平權」、「社群與公眾參與」這4大議題反映當代社會對博物館的期待,現今的博物館除了保存珍貴資產,也不能忽略當代社會重要議題。劉德祥提到,博物館的定位與社會發展環環相扣;ICOM於8月發起重新定義博物館的議題,將博物館的定位從過去單純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轉向;未來發展將定位在關注社會正義、社會包容、詮釋歷史等方向,引發各國博物館激辯,卻也與這次台灣館策展方向不謀而合。
|
國際博物館協會台灣參展行前會相關重要人員合影留念。(黃思維攝影)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長期支持臺灣博物館事業發展並扮演臺灣對外國際交流重要平台,規劃本次ICOM京都大會臺灣展會開幕式於9月2日1時50分舉辦;而臺灣文化界年度重大訊息: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在臺灣成立茶會則將於9月3日下午時舉辦,大會盛情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轄下之國際博物館協會委員等國際貴賓、理事、各國人權領域博物館專家、學者及臺灣與會代表們蒞臨大會舉辦場地日本國立京都國際會館之臺灣展會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