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舊時光 遊賞傳統藝術"戲苑.遊藝"活動開跑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9/10/31 下午 06:45:12 / 文化藝術
為傳達臺灣珍貴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活化,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的「戲苑‧遊藝」系列活動即將登場。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移民遷徙等因素,形成獨具特色且值得保存的臺灣風貌,今年體現「連結與再現土地和人民的歷史記憶」的文化政策,以藝文活動的匯演形式,深入臺灣的北中南地區,同時結合在地傳統古禮習俗,將優質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帶進臺灣廟埕,還原過去生活聚落中最令人期待的酬神謝戲文化。
|
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宣告「戲苑‧遊藝」系列活動即將登場。(歸鴻亭攝影) |
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回顧去年「戲苑‧遊藝—打開古藝大宅門 遇見國寶看戲趣」邀請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國寶藝師、傳習藝生,於國定古蹟建築中展演,今年和明年更將活動擴大辦理,自今年12月起至明年的3月份將陸續在新竹褒忠亭義民廟、屏東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宜蘭碧霞宮、彰化鹿港新祖宮、臺北霞海城隍廟、臺南全臺祀典大天后宮等場地,接力推出6場精彩演出。
延續文資局「戲苑‧遊藝」推廣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的計畫精神,本次結合「古蹟導聆」、「藝術講座」、「演出」、「講座體驗」等四大主題,邀請民眾透過專業文史工作者的講述、藝師及傳統藝術表演團隊的演出、講師帶領的體驗學習課程,一起進入時光隧道,重新感受傳統藝術積累發揚的軌跡與古蹟、石板屋深刻的歷史紋理,將場域精神融入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
|
「戲苑‧遊藝」系列活動將優質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資產保存團體帶進臺灣廟埕,還原過去生活聚落中最令人期待的酬神謝戲文化。(歸鴻亭攝影) |
今年度將原住民的傳統藝術及生活人文聚落納入本次活動之中,呈現排灣族最具代表的傳統藝術—口、鼻笛,邀請第一位女性排灣族口、鼻笛保存者少妮瑤.久分勒分藝師來演出,並與七佳部落在地的樂舞團隊vaqu樂舞團共同表演將排灣族歌謠以口、鼻笛演奏與人聲吟唱,賦予傳統古調新的詮釋與展現,讓大家體驗以排灣族口鼻笛及樂舞為背景,悠然於山林之間的樂趣。
演出活動依循臺灣傳統歲時節令,本次邀請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在最具客家場域的新竹褒忠亭義民廟演出,並在歲末感恩的收冬時節中,展現客家收冬戲《桃花過渡》向神明酬謝,也祈求來年可以風調雨順,平安順利。而另一個重頭戲則是回到臺灣歌仔戲發源地—宜蘭,重現僅存於蘭陽平原的「本地歌仔」,並邀請全臺灣唯一以傳承和搬演「宜蘭本地歌仔」為旨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壯三新涼樂團」,再現經典落地掃演出形式,讓民眾感受臺灣最道地的歌仔戲文化。
|
本次結合「古蹟導聆」、「藝術講座」、「演出」、「講座體驗」等主題,(歸鴻亭攝影) |
臺灣以南管音樂、戲曲為主體的古禮婚嫁,於現今社會已不多見,本次將邀請國寶藝師林吳素霞帶領的合和藝苑以類戲劇方式搬演「古禮迎親」,將日漸失傳的南管樂迎親的相關儀式在本次活動中風華再現。大稻埕香火鼎盛的臺北霞海城隍廟一直是臺灣信眾求取姻緣、平安的重要信仰中心,本次邀請國寶藝師陳錫煌帶領掌中劇團演出精彩劇目《巧遇姻緣》,讓民眾近距離感受掌中戲的奇妙偶戲世界。臺南府城古都的廟會遶境活動,一向是臺灣重要的傳統信仰慶典之一,本次將由金滿圓戲劇團所帶來的亂彈大戲《八寶公主招親》劇目,讓民眾可以再次感受專屬於臺灣的傳統慶典文化。
|
「戲苑‧遊藝」系列活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活動當日安排「藝術講座」與「古蹟導聆」,由國內文化資產及傳統藝術專家學者及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包括:國立交通大學羅烈師副教授、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蘇秀婷助理教授、老七佳聚落發展協會郭東雄理事長、原住民音樂學者周明傑博士、宜蘭在地文史工作者林正芳博士、臺中教育大學林茂賢副教授、鹿港文史工作者陳仕賢、民間婚俗顧問黃敦厚老師、南管戲曲保存者林吳素霞藝師、大稻埕文史工作者高傳祺老師、傳統布袋戲研究學者郭端鎮老師、臺灣民俗研究者謝奇峰老師、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林曉英助理教授等。透過他們專業精闢的剖析及分享,深入了解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帶領大家進入時光隧道,體驗前人的人文風華及生活記憶,並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文化資產與生活「零距離」。
為讓民眾能透過參與本活動,保留下古早生活記憶印象,本案特別與臺灣碗盤博物館合作,本次報名參加活動的民眾(每場次限量50名)可免費獲得「古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