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劇場推出改編寺山修司LGBT劇作"毛皮瑪麗"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9/11/28 下午 05:30:10 / 文化藝術
1967年首演的寺山修司劇作《毛皮瑪麗》,以LGBT族群為主角,透過大膽的裸露與魔幻的場面、淫亂又頹靡的劇情,反映日式母子關係的人物,顛覆關於性別的類型化與想像,直指世人對於「LGBT異者」的歧視與殘酷。
 |
《毛皮瑪麗》導演兼演員鍾伯淵說明演出瑪莉的心路歷程。(歸鴻亭攝影) |
在35年後,2006年成立於臺北的曉劇場首次在台灣正式演出中文版本的《毛皮瑪麗》,導演鍾伯淵表示,作品充斥奇異色彩的已故劇作家寺山修司,在保守年代推出大膽而充斥LGBT色彩的作品,描述一位男扮女裝的同志瑪麗,養育沒有血緣的兒子,被瑪莉關在家中足不出戶多年,與瑪莉的關係相當微妙而複雜,全劇以充滿情慾、裸露的故事情節,大大挑戰了當時保守的日本社會。
 |
《毛皮瑪麗》,以LGBT族群為主角,場面淫亂又頹靡。(歸鴻亭攝影) |
在《毛皮瑪麗》中飾演瑪麗的鍾伯淵指出,剛開始演出這個角色有點不太習慣,為了讓劇本更符合現代,加入了不少改變,真正投入之後,發現《毛皮瑪麗》迷人之處便在於角色的真假話難以辨認,身為男人的瑪麗究竟有沒有辦法詮釋母親的角色、養子在得知瑪麗養育他的理由時,究竟能不能維持母子的關係,都值得令觀眾玩味,就很快投入角色之中。
 |
《毛皮瑪麗》迷人之處便在於角色的真假話難以辨認。(歸鴻亭攝影) |
去年台灣通過同性婚姻法律,鍾伯淵認為頗為巧合,當初寺山修司以尖銳的筆觸、鮮明的角色提出德社會禁忌問題,現在看起來是否已有解答,頗值得研議。
《毛皮瑪麗》11月29日至12月1日將在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