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50載創作完整呈現 "董陽孜:行墨"北美館開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9/12/13 下午 07:58:58 / 文化藝術

 書藝家董陽孜個展「董陽孜:行墨」將於12月1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幕,呈現董陽孜自1960年代起至今的創作94組件,並依時序介紹其書藝創作的不同時期演變。

書藝家董陽孜介紹1960年代起至今的創作歷程。(歸鴻亭攝影)
 董陽孜1942年出生上海、10歲來臺,大學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求學期間曾先後向張穀年、丁念先、臺靜農、張隆延與傅申等書畫家請益。畢業後赴美國深造藝術創作,就讀麻州大學藝術系,主修油畫、副修陶藝。1970年畢業後於紐約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旅美期間曾獲全美創作設計展封面設計獎。同時期也於臺美各地區參與書畫展覽。1977年返臺定居後正式投入書藝創作。

 60至70年代,董陽孜的書藝創作從臨寫古代碑帖入手,偏重顏真卿楷書和魏碑,後導入蘇軾與黃庭堅的行草筆韻,創作中溶入西方視覺藝術構圖,書寫呈現融合現代藝術與傳統書法的美學。筆力雄渾、奔放,書寫的字形結構佈局等自成一格,以獨特的書寫與詮釋,開創「文字藝術」的新風貌。

自左至右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董陽孜與策展人張芳薇。(歸鴻亭攝影)
 自70年代起,董陽孜對筆墨書寫創作開始實驗探索,運用傳統筆墨媒材、當代藝術構成,合併行、草等「書體」多元創作,展開一連串的多樣化實驗,直至90年代發展出行草並用,樹立起帶有書畫合一意趣的獨特風格。本次展出最長橫寬作品為1993年作《九歌》,橫寬逾14公尺,1998年由北美館典藏入庫,經歷20年首度公開呈現。

董陽孜說明展出以時序為主軸,試圖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歷程。(歸鴻亭攝影)
 自2002年至2018年前後約15年間,董陽孜奠基既成創作風格挑戰大尺幅創作。展覽之中15件大開大闔的巨幅書寫,挑戰觀眾對書法作品的觀展體驗。對此策展人張芳薇分享,「巨大書寫對於藝術家的創作與觀眾觀賞均產生與傳統書法截然不同的挑戰。藝術家的書寫由書案式創作轉為環境裡的空間運動,作品的大面積對觀眾形成環境式觀賞,改變了傳統上作品與觀眾的關係。」策展人特別建議民眾,欣賞大幅作品一定要親臨現場、才能感受畫冊印刷與螢幕影像無法傳遞的震撼與感動。

「董陽孜:行墨」展場一角。(歸鴻亭攝影)
 「董陽孜:行墨」全展以時序為主軸,試圖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現代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選樣。北美館館長林平強調,「藝術史書寫的任務,始終是北美館傾注投入的任務。董陽孜是臺灣藝壇極具代表性的書藝家,本次策展整理董陽孜的創作歷程,是為現代書法與多元文化在臺發展的多重梳理。」

 呼應展覽主題,北美館同步舉辦展覽開幕座談,以「擴延中的書法」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石守謙、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許傑、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視覺藝術系教授沈揆一,3位書墨藝術研究者發表短講,並由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教授主持座談,討論書法在當代脈絡中的發展與轉化。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9/12/13 下午 07:58:58
關鍵字:董陽孜,北美館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5衛武營國際音樂節"今日開幕
文化藝術 2025/4/11 下午 04:03:00
總獎金370萬元 2025臺灣文學獎4/15受理報名
經史子集 2025/4/11 下午 0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