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福獲認定為"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保存者
鄭麗君親至桃園復興送登錄認定證書
新網記者麻念台桃園復興特稿
2019/12/31 下午 10:50:10 / 文化藝術
傳承多年的「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日前經文化部登錄為我國第一項國家級的「重要口述傳統」,文化部長鄭麗君於2019年的最後一天赴桃園市復興區,親自將登錄認定證書送至保存者WatanTanga林明福手中。
 |
文化部長鄭麗君介紹Lmuhuw口述傳統的重要。(歸鴻亭攝影) |
鄭麗君表示,Lmuhuw口述傳統是泰雅族祖先透過口語對談或歌謠吟唱流傳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更是泰雅族語言智慧的結晶,感謝「人間國寶」保存者WatanTanga林明福多年來努力傳承Lmuhuw的無私付出,稱讚atanTanga不僅是泰雅族的驕傲,更是臺灣的驕傲。
 |
WatanTanga林明福(中)以泰雅族語致詞。(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表示,「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是《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16年修正新增無形文化資產「口述傳統」類別後,首次登錄為「重要口述傳統」的項目。因本案為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因此文化部在審議過程中,也依據文化部與原民會於2017年訂定的《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邀請原住民族裔審議委員參與進行審議。「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經審議後,獲登錄為我國第一項重要口述傳統文化資產,也是桃園市第一個獲此榮銜的無形文化資產項目。
 |
鄭麗君說明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登錄為我國第一項重要口述傳統文化資產。(歸鴻亭攝影) |
泰雅族群珍貴的「Lmuhuw口述傳統」,是透過口語對談或歌謠吟唱方式持續流傳,其說唱內容包括泰雅族起源、遷徙墾拓歷史、祖訓規範、文化習俗、祖先遺訓等,表現形式及實踐則包含純口說、純唱、先說後唱等三個可能性,至今仍維持一定傳統方式。更難能可貴的是其所保存的泰雅族語言智慧,在當代泰雅族社會裡更顯彌足珍貴。
 |
在跨年時刻是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人重要節日。(歸鴻亭攝影) |
鄭麗君指出,Lmuhuw不僅只是一項傳統表演藝術,更是代表泰雅族文化與歷史本身,因此這次通過審議,獲登錄為重要口述傳統。這項口述傳統有許多重要意義,包含具有豐富文化意涵、高度的口才知識及語言技巧,是泰雅族語的智慧結晶;Lmuhuw也有豐富的歷史意涵,保存泰雅族族群的緣起、神話、傳說、遷徙、拓墾的過程。此外,Lmuhuw也富有重要社會意涵,在祖靈祭、婚姻儀禮,乃至族群共識形成的過程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凝聚大家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更重要的是保存者WatanTanga林明福的持續實踐,這項口述傳統才能夠留存下來。
 |
鄭麗君親自將登錄認定證書送至保存者WatanTanga林明福手中。(歸鴻亭攝影) |
保存者WatanTanga林明福是現今桃園地區唯一能清晰傳唱泰雅古語的耆老,也是臺灣大嵙崁溪流域泰雅族口述傳統的代表人物。WatanTanga畢生致力於泰雅族文化、口述傳統的薪傳工作,透過羅馬拼音方式教導後人學習。WatanTanga早在2012年就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泰雅史詩吟唱」的保存者,這8年來,WatanTanga積極參與文化部推動的Lmuhuw傳習保存計畫,帶領6位藝生傳承泰雅族的語言及文化。近年WatanTanga更與藝生和19位泰雅族耆老共同完成《Lmuhuw語典:泰雅族口述傳統重要語彙匯編》,傳承Lmuhuw不遺餘力。本次WatanTanga獲認定為重要口述傳統保存者,意義深遠。
《國家語言發展法》在今年初已公告施行,這次文化部特別和原民會合作,第一次在無形文資登錄公告中,採泰雅族語及漢語「雙語併行」方式呈現登錄與認定理由,希望以此凸顯國家語言及文化的多樣性,並以行動實踐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
 |
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頒登錄認定證書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將與部落、桃園市政府共同致力保存、支持Lmuhuw口述傳統,讓其代代傳承。文化部也會持續努力守護臺灣這塊土地上所有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惟有保存文化的根,才能夠讓臺灣的文化更壯大,讓世界認識我們珍貴無比的原住民文化及臺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