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野臺衍派"子弟戲特展 傳統藝術中心展出北管軒社靈安社大學生學戲往事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1/10/1 下午 06:52:50 / 文化藝術

 台灣在1970年代,因為經濟、時代趨勢等影響,台灣傳統戲曲發展較為沒落,1975年當時在文化大學任教的邱坤良,帶學生前往台北大稻埕一帶,歷史悠久的北管軒社靈安社,學習北管子弟戲,傳承北管藝術,是首度有大學生組團隊向民間藝人學習的模範。傳藝中心今(1)日開始至11月28日,展出「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現場展出老相片和過去出陣的用品,帶大家回顧那段精彩的過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名譽教授邱坤良說明當年帶領大學生在北管軒社靈安社學習的往事。(歸鴻亭攝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名譽教授邱坤良表示,成立在1869年的靈安社,是台北著名軒社之一,也是傳承北管文化的重要根據地,但在那個傳統戲曲青黃不接的年代,民間因為時代變遷、經濟模式的改變而蕭條;政治上台灣文化的主體意識也尚未受到看重,他有感台灣傳統戲劇沒落,帶領的臺灣第一次大學生有組織、有意識地向民間藝人學習的行動隊伍,讓更多新血加入,讓文化傳承延續。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現場。(歸鴻亭攝影)
 靈安社大學子弟戲參與者、台灣戲曲學院教授王麗嘉指出,那靈安社裡面不只是老師傅、老藝人帶領大家學習北管的技藝,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從過往數百年來傳承的精神。

「野臺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策展人曹文傑強調,透過40多年前這一群大學生學習的子弟戲,傳統藝術在台灣當代社會裡面還有一線命脈往下走。從1975年下半年開始學戲,到1977年第一場在國立臺灣藝術館的演出,是藝文界轟動的盛事,他們當年做的這件事情,利用現代的敘事語言,呈現傳統文化在土地扎根、傳承的過往,才是真正接地氣。

北管軒社靈安社學習北管子弟戲,傳承北管藝術,是首度有大學生組團隊向民間藝人學習的模範。(歸鴻亭攝影)
 「野台衍派—靈安社與大學生子弟戲」特展由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徐亞湘擔任計畫主持人,曹文傑導演與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副教授王鼎曄擔任策展人。使用「衍派」一詞並非傳統的支派概念,是用於描述這段特別的「行動」。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21/10/1 下午 06:52:50
關鍵字:北管,靈安社,邱坤良,王麗嘉,曹文傑,徐亞湘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