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打破蕁麻疹發作與食物有關之迷思 金魚眼香腸嘴風疹塊3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週為慢性蕁麻疹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1/11/18 下午 07:00:28 / 醫療保健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其中久治難愈的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因食物而引起,因此在飲食上特別忌口。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說明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歸鴻亭攝影)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他指出門診中曾有一位尼姑病患,過去看診曾被醫師告誡不能吃某些食物,因此3年來只吃自己種的蔬菜配白飯,導致長期壓抑,其實是搞錯方向。因此,學會提出臨床醫師並無法幫所有病人辨識和調查出所有可能的致病因子,重點應放在幫助病人解決症狀,及早確定適切治療,才可穩定控制病情。

 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2.32倍,而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2.70倍,特別是進入冬季,若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使得病情逐漸惡化。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約有20至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到49歲女性。(歸鴻亭攝影)
 有鑑於此,該學會為了幫助基層醫療同仁有效診治慢性蕁麻疹,時隔7年後於今年更新診治共識。新版共識內容分為3大面向,診斷:症狀反覆發作持續超過6週,即為慢性蕁麻疹患者。處置:藥物治療單純化,接軌國際指引建議。評估:治療成效納入患者自覺評估,有助治療最適化調整。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至於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發病時宛如電影《東成西就》裡梁朝偉飾演的西毒歐陽鋒;倘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則會因阻塞呼吸道而有致命的危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6週為慢性蕁麻疹。

台大皮膚部醫師卓雍哲則說明蕁麻疹的「癢」是個主觀症狀。(歸鴻亭攝影)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至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到49歲女性。目前雖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且這類女性患者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可能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有關。

 台大皮膚部醫師卓雍哲則說明蕁麻疹的「癢」是個主觀症狀,治療成效有賴於醫病雙方間的合作,因此需要病患透過自覺評估反饋給醫師,讓主治醫師能依照病情進展調整最適化治療方針。且慢性蕁麻疹是全身性疾病,須兼顧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特別是而在非藥物治療也可透過患者自主照顧,避免過敏原,以達症狀改善。

久治難愈的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因食物而引起,因此在飲食上特別忌口。(歸鴻亭攝影)
 卓雍哲提醒日常生活中可避免以下「食、衣、住、行」4大雷區。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食物。衣:避免換季衣物未清洗便直接穿。住:避免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行: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誘發蕁麻疹發作。

 除此之外,患者應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安心日常生活,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21/11/18 下午 07:00:28
關鍵字:蕁麻疹,皮膚科,朱家瑜,黃毓惠,卓雍哲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打造熱血小劇場 日劇團52PRO!睽違4年台北演出
文化藝術 2024/12/27 下午 07:12:1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新北記者友好交流協會揭牌 各界到場祝賀
社區營造 2025/1/1 下午 06:00:07
"自律先行" NCC推動網路新聞治理新模式
虛擬網路 2024/12/30 下午 07: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