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金掌獎"移師中正紀念堂 期望傳統台灣偶戲成為台灣第4金
新網記者王伊文台北特稿
2022/10/14 下午 07:42:53 / 文化藝術
2022年的雲林「金掌獎」首次跨出雲林,於今(14)日移師台北的國立中正紀念堂舉辦,在林強攜手昇平五洲園跨界熱鬧演出《扮仙尊神敬祖》中拉開序幕。典禮中除了表揚偶戲藝術相關從業者金掌獎外,也頒發鼓勵年輕學子親近布袋戲文化的「小金掌」以促進布袋戲世代傳承,以及凸顯青年劇團特色的「青年金掌獎」。
 |
雲連縣長張麗善期望金掌獎成為台灣第4金。(王伊文攝影) |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作為布袋戲的原鄉,傳承豐富的布袋戲歷史及豐沛創作能量,近年更積極投入打造「雲林布袋戲傳習中心」,預計於2023年完工啟用,希望打造台灣旅遊必造欣賞台灣傳統文化的重點城鎮。並持續推動向下扎根,並將布袋戲傳統文化與國際偶戲藝術接軌,讓布袋戲文化由「台灣意象」邁向國際舞台,並期許「金掌獎」繼金馬、金鐘、金曲獎後成為台灣第4金,讓多人看見布袋戲這項傳統技藝及藝術的魅力。
 |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認為布袋戲已經成為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王伊文攝影) |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明,台灣的布袋戲從野台戲、外台戲、內台戲,走到金光戲、霹靂布袋戲,現在的偶戲除了延續傳統,還結合劇場、燈光、音樂、虛擬影像,甚至拍成電影,已變成非常具有實力的文化創意產業,文化部除了持續支持傳統偶師,對於布袋戲傳習計畫及相關文化創意計畫也將給予更大的支持,並特別提供「雲林布袋戲傳習中心」5億元的建設經費。
 |
霹靂多媒體董事長黃文章指出台灣除了晶片電腦外,還有非常令人驚豔的偶戲藝術。(王伊文攝影) |
霹靂多媒體董事長黃文章指出,台灣能拿出去跟人家比的不只有晶片、電腦,還有布袋戲,過去布袋戲只是平民的娛樂,難登大雅之堂,但因為前輩及先人的努力,才讓布袋戲文化藝術延續,「張縣長期待把金掌獎變成台灣第4金,這是一件非常有企圖心的事,身為布袋戲行業的一員,一定要強力支持」。
 |
雲林文觀處長陳璧君與小金掌獲獎人合影(王伊文攝影) |
金掌獎得獎名單包括評審團特別獎由「雷音劇坊」獲得;最佳操偶技術獎由「雲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獲得;最佳視覺藝術獎由「金宇園掌中劇團」獲得;最佳配樂音效獎由「西田社傳統劇場」獲得;最佳劇本編劇獎由「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獲得;最佳口白獎由「昇平五洲園」獲得;最佳表演團隊獎由「五洲勝義閣掌中劇團」獲得。青年金掌獎方面,最佳主演獎由「逸蘭軒掌中劇團」鍾逸彥獲得;最佳團隊獎由「亦宛然掌中劇團」獲得。布袋戲口白創意競賽方面,最佳創意編劇獎由陳明全獲得;最佳口白獎由林文成獲得;最佳人氣獎由江棕翰、林文成、楊怡樺、楊榮偉、林煌進獲得。
|
2022年的雲林「金掌獎」演出《扮仙尊神敬祖》與三十舞路劇團以現代舞演譯人與偶的幻化空間。(王伊文錄影) |
典禮中由金曲歌王荒山亮、布袋戲歌唱大賽新一代武林歌手演唱布袋戲組曲,以及三十舞路劇團以現代舞演譯人與偶的幻化空間,從不同的角度跨域詮釋。2022的雲林國際偶戲節以「轟動武林」為主題,主視覺依照戲偶「生、旦、淨、末、丑」為造型基礎刻畫,偶戲的五色布的代表色作為色彩基調,結合中文字「大」的造型,表現偶戲文化底蘊無限放大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