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模式語言-進入社區前內心畏懼的舒緩(上)


新網記者陳昱吟台北特稿
2023/5/28 下午 03:36:04 / 社區營造

 模式語言是一個社區發展除基本已具有的良好關係形式等社區延續要件外,未建設或即將規劃的建設等,它是一個可找尋軌跡及脈絡或時代等變遷依據的準則,讓規劃設計師將社區好的模式延續的白皮書。

都更跟再生學院辦的社區踏查課程透過模式語言作為尋找的工具,用來尋找「形態」背後的各種「關係」。(陳昱吟攝影)
 現在人一出門就面對陌生人,如何交談,要談什麼?那設計師再拿到任何點的規劃設計前,要踏出走訪瞭解接到的社區規劃所面對的里民,今先藉由以下活動做為內心訓練的一良好模式,強化自身外,也縮短彼此間的距離。

 一般自我介紹是活動快速認識彼此的方式,讓剛認識的彼此向大家介紹對方,突然傻眼,對方剛說甚麼變成介紹人要回想再回想,進入社區踏查,要向對方介紹自己外還要認識對方,有點挑戰性同時學習情緒等的掌控。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規劃部主持人暨中原大學地景建築系講師陳鳴誼老師在活動裡利用這樣的開場,讓學員們的情緒凝聽慢慢也變專注了。

 各個在自己領域都表現出色的一群人要放下心防,在見了兩、三次面馬上要轉換以空杯心態彼此虛心請教;都更跟再生學院辦的社區踏查課程老師在這次的開場活動裡,縮短夥伴間的距離,每個人雙耳打開心靜下來,專注又目不轉睛地想將對方擅長的專業技能及經驗快速變成自己的,活變變得莊嚴肅靜。

 透過模式語言作為尋找的工具,用來尋找「形態」背後的各種「關係」。老師說很多模式語言在規劃的前提是好的,卻有可能會因環境人文等因素變成不適用於這,也有些規劃不是要成為活動的據點,由於大環境時代背景演變讓據點便溫馨了。

 當專業分工融入真實生活的社區工作,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每個議題都會因和外部環境及其他議題裡的各個「他者」的產生關係,進而相互重疊扣連,成為一個有機的複合體。因應這樣錯綜複雜的社會,人們衍生出「專業分工」的方式,形成各自獨立的專業領域運作,並在每個專業領域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屏除真實生活中的複合性問題。

「社區總體營造」是「跨界」(擴大關懷範圍)與「跨領域」(打開專業領域)的生活環境的學習。(陳昱吟攝影)
 學員先學習踏察前的基本功夫,未踏察前場地地圖的確認,一個環境認識要先看地方文史特色故事,要拜會耆老里長理事長等,做後續先觀看環境踏出去後小組的規劃分工,專業分工很重要,在專業分工的社會發展下,事情開始無法從單一面向解決,一旦發生執著在職權內的工作才去做,不是職權內的,不理會,就像行道路上的樹木,根已竄出格子,行道樹歸公園處管,但要在樹穴(那圈)範圍內,以外是歸工務處管,樹木竄根造成人行道突起,要歸誰管?現在社會講究專業分工,術業專攻,但自然界都有特例,專家學者小組成員依樹木竄根程度輕、中、重度竄根列3種情況及竄根造成問題之分類共可分5類,其組成如下: (1)結構問題:由建管處及建管處推薦之專家學者出席。 (2)一般土木問題:由新工處及新工處推薦之專家學者出席。 (3)雨水管線及雨水下水道問題:由水利處及水利處推薦之專家學者出席。 (4)衛工管線路問題:由衛工處及衛工處推薦之專家學者出席。 (5)樹種及綠化問題:由公園處邀請綠化顧問出席,必要時得邀請林試所專家學者出席。同時若同一街廓有 10 株以上樹木需同時換植,則依臺北市樹木申請移植及移除作業要點規定辦理。

 有兩件事可以做,第一是原本我們封閉圈圈要做的兩件事情,第1要擴大您的關懷範圍,也就是各位今天坐在這邊的目的,大家很多都不是來自社區營造專業的背景,就是在擴大我們對於這個專業的關懷圈。第2件事情很重要,就是要保持彼此的缺口,我是讀建築系的,也可以聽景觀系的怎麼講,也可以聽聽學土木系的怎麼說這件事情,也就是需專業者們先放鬆專業領域所聚焦與關懷的圈圈,也打開專業領域的缺口,恢復與他者的真實互動(例如當建築專業開始與社區接觸),重新建立與外部環境及議題的有機關係。當專業領域之間擴大了關懷的範圍,甚至在擴大範圍的過程中,與其他專業領域之間對某些事物產生共同的價值觀,就可以一起奉獻彼此的專業,所以兩件事情很重要,如果兩件事情都做到,事實上我們很多事情都可以被解決,這是一個觀念。

 「社區總體營造」是「跨界」(擴大關懷範圍)與「跨領域」(打開專業領域)的生活環境的學習。從國家、都市、鄉村、社區、大樓跟家,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東西」,但是「東西」太多,關係太少,大家有感覺在早期物質比較缺乏時,東西不太多,關係很好。基本上,我們覺得「空間」其實是「關係的場所,也是賦于關係的所在。」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們這個空間事實上您看到這個教室裡面不只是教室裡面的硬體,還有這個空間裡面容納了我們剛剛在自我介紹時的那個關係。

 在空間裡的「東西」與「關係」裡,無論是大尺度的公共工程,還是小規模的社區改造,我們該關注的東西到底是什麼?認識空間中關係的重要性,改造後的空間美不美觀?使用上符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事情是–「工程與周遭的關係是什麼?」因為東西不可能憑空出現,「東西」一定是由「誰」基於「什麼原因」擺了「那個東西」。

 當我們在做各種工程或是改造的時候,設計者的目標應該非常清楚,就是為了「人」,所以想要改造的空間「原本」是什麼樣的,這件事情非常非常重要。在一般的改造過程中,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淪為「美好的想像」:

改造前對於空間的觀察非常重要,就像日本一個頂樓加蓋的陽台,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空間中的人與東西、人與人的互動。(陳昱吟攝影)
 所以改造前對於空間的觀察非常重要,就像日本一個頂樓加蓋的陽台,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空間中的人與東西、人與人的互動:有人倚著圍欄打招呼、有小桌子小椅子供人聚會閒談、有人隨意地坐在屋頂上(有點危險欸)……等,人們、東西與空間3者之間有了互動,它們共同創造一個空間,然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非常緊密。
頻道:運動休閒 分類:社區營造
專題:陳昱吟 日期:2023/5/28 下午 03:36:04
關鍵字:模式語言,社區總體營造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陳昱吟報導
陳昱吟報導列表
透過科技讓世界看到台灣餐飲到位的溫馨貼心
產業經濟 2024/9/6 下午 07:35:15
國衛院揭示更具有傳染力登革熱新傳播模式
醫療保健 2023/12/18 下午 06:12:1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