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怡獨力舉辦"第1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3/9/6 下午 07:43:34 / 文化藝術
「第1屆福爾摩沙國際管風琴藝術節」除了推出系列音樂會,今(6)日起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為期一個月的「發現!台灣管風琴之美」特展,到11月1日止。
|
管風琴演奏家余曉怡獨力舉辦「發現!台灣管風琴之美」特展。(歸鴻亭攝影) |
策展人余曉怡介紹她在國中信奉主後,因教會司琴服事需要而接觸管風琴,自此深深愛上這項樂器,從管風琴得到精神的慰藉,將管風琴當成畢生志業,取得管風琴學位,成為台灣極少數專注於管風琴的演奏家。
|
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在馬偕博士設立艋舺教會百年歷史簧風琴前。(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能集結台灣20多處管風琴空間的歷史故事與美學影像,展現管風琴所屬的建築之美,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的管風琴文化史料實地展出極為難得,希望能提供民眾對管風琴更多的認識。
余曉怡指出,這項藝術節的概念計畫已經構思5年,最近籌備辦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管風琴文化。藝術節還將舉辦7場管風琴與建築藝術講座,讓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管風琴音樂與建築空間的關係,並舉辦一系列音樂會,包括兩場百年教堂音樂會,在艋舺長老教會中舉辦;還有在衛武營舉辦的閉幕音樂會中,與工研院合作,結合AI帶來全新視覺體驗。
|
余曉怡介紹管風琴悠久的歷史脈絡。(歸鴻亭攝影) |
管風琴向來給人莊嚴神聖、樂音優美的印象,余曉怡強調,管風琴不只是一項樂器,更是人類文化的遺產,在西方有悠久的歷史脈絡,60年前為著詩歌敬拜及音樂教育,第一批美國製造的管風琴,就由美軍艦隊運抵台灣,在各地教會出現,建立台灣早期的管風琴文化。
|
「發現!台灣管風琴之美」特展啟動大合照。(歸鴻亭攝影) |
展場最特別是展出一座百年歷史簧風琴,是馬偕博士設立艋舺教會時,因應聖樂在禮拜中的需要,100多年前遠從加拿大引進。余曉怡說,這一台有13支音栓的簧風琴,可說是當時全台灣最高級的風琴,本次展覽特別由艋舺教會借來展場,觀眾可一睹馬偕博士讓管風琴之美開始在寶島出現的歷史痕跡。
這次特展余曉怡採集全台20多座管風琴的故事與文化史料,透過管風琴照片、影片及訪談的歷史故事,讓大眾發現管風琴跨界結合建築、美學、人文歷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