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珊瑚礁總體檢報告 活珊瑚覆蓋率"尚可"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1/12/26 下午 11:10:22 / 生態環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日公布2011年珊瑚礁總體檢報告,台灣各地活珊瑚的覆蓋率目前在「尚可」的階段。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日公布2011年珊瑚礁總體檢報告,左為該協會祕書長陳瑞賓,右為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歸鴻亭攝影) |
全球珊瑚礁監測網東亞區網台灣區總籌、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昭倫表示,今年的珊瑚礁體檢,多數地區健康狀態尚可,綠島龜灣的活珊瑚覆蓋率最高,達75%以上;東北角鼻頭角狀況則最差,覆蓋率約14%。
陳昭倫說,海洋資源日益枯竭,漁業資源捕撈過度已非新聞,大型經濟魚種如石斑、石鱸及無脊椎動物如龍蝦被大量撈補後,會使食藻魚類過渡繁殖,不只是珊瑚礁生態食物鏈失衡的警訊,對觀光、漁業和生態都會造成莫大衝擊。
|
陳昭倫認為台灣大型經濟魚種如石斑、石鱸及無脊椎動物如龍蝦被大量撈補已對珊瑚礁生態食物鏈造成破壞。(歸鴻亭攝影) |
他說,政府對於保護海洋資源始終缺乏執行力,很多禁採區到現在還是有漁民濫捕,2003年超過百國代表在第五屆世界國家公園大會簽署「德班協定」,籲請各國在2012年前將領海面積12%劃入保護區,2012將至,我國領海面積劃入保護區面積不到6%,遠遠落後國際目標,應該加強人為過度捕撈造成海洋資源枯竭問題,劃設海洋保護區等總體海洋政策。
台灣環境資源協會祕書長陳瑞賓則指出,台灣近十年來,各項漁業總生產量呈現下滑,如維持現行海洋資源利用模式,2048年海洋資源將面臨崩潰、瓦解。
他說,要使海洋資源能永續發展,恢復海洋往昔生機,劃設海洋保護區是目前公認最簡易有效且花費最少的方式,同時也有許多研究證實劃設海洋保護區成效卓著,除當地物種多樣性提昇,物種成長率及繁殖量增加,造成實質且直接效應,而保護區周邊海域也將因為溢出效應受惠,使漁獲量提昇,漁民間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