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國際長笛藝術節" 班諾德與阿蘭柯今長笛對話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09/10/19 下午 10:01:12 / 文化藝術
2009年第二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將於明日登場,今日甫抵達台灣的兩位歐洲中生代最具代表性長笛家,朗帕爾的傳人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北歐長笛家阿蘭柯(Petri Alanko),在亞都麗緻大飯店舉辦抵台記者會。
 |
長笛家班諾德與阿蘭柯難得二重奏。(歸鴻亭攝影) |
2006年春天,新象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網羅葛拉夫、艾特肯、阿朵里安、工藤重典等四位國際級長笛大師,與國內五大長笛室內樂團,近七十位國內外長笛名家共聚一堂,獲得各界熱烈迴響,除了創下亞洲首次的大型國際長笛藝術節外,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盛大的長笛盛會。
為此新象許下每三年舉辦一次長笛藝術節的願望,今年第二屆除了五場演出,更安排七場的大師班與大師講座,以及三場專題系列講座,動員三十多位藝術家演出,讓所有的長笛樂迷可以再次共度一堂。
被視為當代法國長笛學派的掌門人的長笛家班諾德,將在10月20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行第二屆國際長笛藝術節的首場音樂會,他將以純正法式風格與高雅瑰麗的音色演繹法國長笛名曲。他在1987年以27歲的年齡榮獲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首獎,是第一位獲得這個榮耀的法國人,也被譽為朗帕爾的接班人。
班諾德表示,與台灣的長笛教母、國際長笛藝術節的音樂總監樊曼儂老師,是在三年前北京尼可萊長笛大賽中,在飯店的游泳池相遇,樊曼儂也在當時邀請他前來台灣舉行音樂會。
班諾德則曾在八年前來台演出,但是不巧遇上納莉風災,音樂會改在國軍文藝中心舉行,這次終於可以在專業的國家音樂廳演出,展現法國長笛學派掌門人超凡實力。
 |
新象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長笛家樊曼儂介紹班諾德與阿蘭柯。(歸鴻亭攝影) |
芬蘭籍的長笛家阿蘭柯(Petri Alanko),是1989年神戶長笛大賽與1990年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雙料首獎得主,以少見的冷靜清澈風格,迥異於以熱情洋溢風格見勝的法國長笛學派,他回到故鄉在芬蘭廣播交響樂團擔任長笛首席,大力推廣北歐長笛音樂。
阿蘭柯也是在三年前與樊曼儂相遇於北京並受邀訪台,上次是20年前隨芬蘭廣播交響樂團來台。
明日班諾德將為今年的國際長笛藝術節揭開系列音樂會的序幕,演出拿手的《迷孃大幻想曲》、浦朗克《奏鳴曲》、杜悌勒《小奏鳴曲》等。
10月22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音樂會,阿蘭柯將要帶來最正宗的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薩利能(Aulis Sallinen)等難得一見的北歐長笛經典樂曲。
除了兩位歐洲中生代長笛家的代表性藝術家外,第二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另外還有三場音樂會:10月30日在台中中興堂、11月4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由兩岸三地的優秀長笛家演出「長笛名家之夜」與「就是巴洛克-長笛協奏曲之夜」;11月7日則是被譽為20世紀三大長笛大師的長笛泰斗葛拉夫(Peter Lukas Graf)為本屆國際長笛藝術節舉辦壓軸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