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 客家花鼓舞動新竹
新網記者劉又嘉台北特稿
2009/10/22 下午 09:51:24 / 文化藝術
一場融合東西方藝術風味的嘉年華,今天在台北市西門紅樓廣場熱鬧登場。來自新竹的地主隊「新瓦屋花鼓隊」與歐洲街頭藝術團體以歌舞會友,為10月24日在新竹展開的「2009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暖場。
|
"新瓦屋花鼓隊"熱鬧踩街入場撼動群眾。(劉 凡攝影) |
今年邁入第六屆的花鼓節活動,於去年正式列為2009年客庄十二大節慶系列活動之一。今年首度回到客家花鼓發源地新瓦屋聚落舉辦,集結國內外優秀藝術團隊,在具有濃濃歷史風味的六家文化地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以及六家民俗公園,展開一連九天、超過六十場次的精采演出。
「新瓦屋花鼓隊」團員身著色彩斑斕的服裝,逗趣的反串丑扮角色,伴隨著質樸的鼓聲,熱鬧踩街入場揭開記者會序幕。成立於民國36年,前身為林家班花鼓隊的「新瓦屋花鼓隊」經歷一甲子歲月,是台灣碩果僅存的一支客家花鼓隊。其演出內容以老婆為中心,藉由大、小老婆爭風吃醋,製造演出笑料。花鼓隊的編制有「花鼓」、「花籃」、「花傘」、「花步」,及生、旦、丑各種角色;其中,打扮老丑的人打花鼓,飾演大老婆則舞姿窈窕動人,各種角色手拿銅鑼、鈸等道具,配合鼓聲穿插舞動,生動滑稽,充分表現民間遊藝活動。
|
來自義大利的"蒙地劇團"服裝考究,與觀眾互動熱烈。(劉 凡攝影) |
新瓦屋花鼓協會理事長林永楨表示,花鼓隊的表演型式比較隨性,沒有強烈或特殊的技巧在內,是適合在行進當中,藉由遶境、踩街與路旁觀眾互動的表演。由於早期客家女性不習慣拋頭露面,花鼓節慶全部由男性反串演出,隨著社會風氣改變,男性表演意願降低,女性開始參與表演,至今男女都有反串,老少共同參與,團員廣涵10歲兒童到近80歲的老翁,添增花鼓隊表演魅力。他也幽默地說,表演妝容皆由團員自己打造,「許多男性團員頭一次知道怎麼使用粉餅及腮紅!」
今年參與花鼓節的團隊更創下歷屆新高,包括來自歐洲的三個團隊:「北極星劇團」、「蒙地劇團」與「雜耍者劇團」,他們皆是歐洲街頭藝術的重要表演團隊,這次將為觀眾帶來高互動性、高技術層次的肢體藝術。與之分庭抗禮的,是新竹本地多采多姿的民俗表演團隊,包括「芎林下山客家武獅隊」、「峨眉野山田打擊樂隊」、「關西隴西祖傳八音團」、「桃山國小天籟之聲合唱團」等,以及這次活動的主力團隊「新瓦屋花鼓隊」。
新竹縣副縣長陳興照致詞說,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是縣內最重要且具在地特色的節慶,原是文建會「福爾摩沙藝術節」系列節慶,每兩年辦一次,去年列入行政院客委會「客庄十二大節慶」,今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期望以鄉土為根,跨越國界將花鼓藝術推上世界舞台。
全國第一處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瓦屋聚落」在百年間幾經遞嬗,聚落的原貌已難以復見。所幸當地花鼓技藝的傳承綿延至今,為聚落的保存留下希望。每年舉辦的花鼓藝術節也為客家花鼓邁向國際之路開啟了大門。10月24日不妨前往新竹,在歡鑼喜鼓中體驗熱情、團結、敦厚的客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