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守護河川健康計畫 公部門動起來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1/31 下午 11:44:13 / 生態環保
環保署自97年起積極推動「河川及海洋水質維護改善計畫(第2期)」以來,河川整體水質已逐步改善。依河川污染指標(RPI)計算,99年整體河川嚴重污染長度為161.4公里(佔5.5%),較92年的459.2公里(佔15.8%)明顯縮短,績效卓著。
 |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處長許永興提報「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計畫」。(陳慧如攝影) |
該署水質保護處處長許永興表示,全國50條主要和次要河川,沒受污染和輕度污染的長度比例,去年比前年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改善最多的河川包括淡水河流域、高屏溪、新虎尾溪、二仁溪和鹽水溪;污染變多的是阿公店溪、北港溪、急水溪、南崁溪和中港溪。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國已完成98處現地水質淨化處理設施,總面積達到521公頃,總處理水量每天有56萬5千公噸,削減水中的生化需氧量每天約8,500公斤,許永興說,相關建設有助於水質淨化,如果結合生態保育、環境教育,更可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
 |
許永興期許營造優質水域環境,達到河川不缺氧、不發臭的目標。(陳慧如攝影) |
環保署目前已完成新北市中港大排、湳仔溝、屏東萬年溪、高雄鳳山溪和臺中市柳川等5條都會型河川的階段性整治,每天可處理大約34萬4,800公噸的廢水排入河川。
其次,環保署提報的「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計畫」,去年由行政院核定,接下來的6年,環保署將和各縣市政府共同推動河川整治,達到河川不缺氧、不發臭的目標,以求能讓每位民眾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亦能享有潔淨綠意的親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