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公談文化動向 政府需有創新政策
新網記者邱榆蕙台北特稿
2012/2/2 下午 02:42:06 / 文化藝術
經常出現於出版、動漫、文創、歷史文化資產維護甚至生態環保等藝文相關活動的劉維公,昨日在接任文化局長一職後,今日到訪座落於內湖,95年歷史的市立古蹟「郭氏古宅」建置成「郭子儀紀念館」的開幕剪彩儀式。
 |
心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今日接受本網獨家訪談未來台北文化發展願景。(歸鴻亭攝影) |
從學者轉任公職,劉維公表示,他喜愛台北這座城市,想為它做些事,而與文化局關係可追溯至2002年龍應台擔任文化局局長期間,他接受委託進行「臺北市文化指標調查」的研究。
劉維公說,昨日剛上任文化局長,職務的首要任務為「2016世界設計之都」比賽,申請時間在明年3月,將有50多個城市爭取,他認為,台北市的優勢在於創意及設計能量。
他分析,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皆以設計之都自許,北京更有可能成為台北爭取2016年的勁敵;雖然台北無法與對岸比市場規模,但是台北在設計觀念、生活方式上仍有領先優勢,台北的城市特色不在高樓建築,而是存在巷弄文化之中。
劉維公說,申請的成敗並非重點,而是過程進行城市改造、制定設計產業的策略。他表示,文化發展前要先健全生態環境,跳脫文化發展與文化產業、精緻與通俗文化等二元對立思維。
另外,因應雲端產業的發達及社群網站的普遍,他提到,文化局也要跟上科技,即將啟動「文化雲」的機制,做文化、觀光與雲端運用整合計畫,提供民眾更便利、更快速、更輕鬆地享受台北優質的文化生活。
至於文化基金會的未來運作,劉維公指出,將有所改變,角色及功能上會有所調整,將發展雲端文化、文化生態等區塊,不再是只辦活動、資源分配的單位。
劉維公強調,政府制定的政策及方式必然要創新,有新的目標,一個好的城市需要不斷的創新,而都市更新不只是做設計、文創,他盼望能將建築、經濟、環境生態、觀光、傳統古蹟及文化保存都帶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