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金"無伴奏大提琴獨奏會" 將於國家音樂廳登場
新網記者陳慧如台北特稿
2012/3/6 下午 04:10:52 / 文化藝術
即將於3月9日踏上國家音樂廳,帶來「無伴奏大提琴獨奏會」的利普金,已經於3月5日晚間抵達台灣,今天在YAMAHA音樂服務中心舉行記者會,分享他此次演奏的內容。
 |
利普金演奏大提琴神情。(歸鴻亭攝影) |
利普金表示,屆時他將演出5首大提琴無伴奏的複音獨奏,包含有間奏曲與舞蹈終曲,為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多所作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在內容的呈現上,帶有濃厚的西班牙民族風,是20世紀大提琴的代表曲目之一;20世紀以色列作曲家班海恩於1977年完成3個樂章的《為大提琴獨奏》,是以班海恩最景仰的巴哈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範本,3個樂章的結構分別帶有薩拉邦德舞曲、吉格舞曲與幻想曲的風格。
另外,匈牙利作曲家李格第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則是分別參照高大宜與巴爾托克的風格而創作,第一樂章「對話」展現男女愛慕之情,利普金說,內容主要是為李格第於學生時期,瘋狂喜歡上一位年紀比他大的女孩所作的曲目,但後來發現原來女孩已為人妻時,內心的失落感轉而寫成第二樂章「隨想曲」,風格以極為快速、狂暴的音符呈現。
 |
利普金這次將演出5首大提琴無伴奏作品。(歸鴻亭攝影) |
跟隨利普金來台演出,名為「Zihrhonheimer」的大提琴,為多年前利普金在瑞士La Chaux-de-Fonds尋得;他說,估計這把琴應為1670至1680年間於義大利製作,當他發現這把琴時,它被棄置在製琴工坊的一角,沒有人認為可以演出,但他卻被這來歷不明的樂器所吸引,央求製琴師將斷絃與琴橋修復後,經過長時間與琴培養感情,如今成為他最心愛的樂器。
1977年出生於以色列台拉維夫的利普金,6歲開始習琴,曾經多次獲得大提琴獎項,合作過的音樂大師包括祖賓.梅塔、曼紐因、祖克曼等,並曾和以色列愛樂、慕尼黑愛樂、巴爾的摩管弦樂團等頂尖樂團同台演出。
3月9日演出前,7日晚間7點在台大藝文中心的雅頌坊亦舉行「利普金漫談6首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導聆座談,由焦元溥主持,有興趣的民眾可免費前往聆聽。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