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藝與李哲藝 以另類創作建立"台灣靚樂"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3/6 下午 11:52:19 / 文化藝術
當企業家事業功成名就時,對社會最有意義的回饋,莫若提供民民精緻的文化饗宴,提升整體國民心靈層次。
 |
國家音樂廳舞台難得被廣達集團的另類創新節目搞得像國家戲劇院那樣五光十色。(歸鴻亭攝影) |
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是繼奇美許文龍之後,又一位願意投身文化領域的企業領導人,他創立的廣藝愛樂管弦樂團今晚在國家音樂廳首演了年輕作曲家李哲藝創作的兩首曲目,上半場是以台灣傳統文化為根本,融入現代創意的《風火電音三太子》,下半場《前世今生貝多芬》則是以貝多芬為主題,淬取知名的九大交響曲精華,並與熟悉的台灣歌謠相互融合的作品。
《風火電音三太子》基本上顛覆了傳統古典音樂演奏殿堂的成規,舞台上不再只有愛樂者習慣的樂團成員,而是在後方管風琴下放置了4尊巨大的電音三太子,開場旁白引入主題並加上燈光與廟會音效,國家交響樂團(NSO)小提琴首席李宜錦也不再只是中規中矩穿著黑色制式演奏服裝,而是從頭到腳大紅大綠時髦裝扮,六個段落一下拉傳統小提琴,一下拉電子小提琴,「跳Tone」到不行。
 |
小提琴家李宜錦擔綱《風火電音三太子》首演獨奏部份。(歸鴻亭攝影) |
不過,站在衛道樂迷眼中,這首創作是否需要這樣「慫到有力」的聲光效果,是否應該讓獨奏者在舞台指揮前來來回回走好幾趟,用傳統小提琴尬電子小提琴,製造許多對比的氛圍,這種實驗性很強的情境式聲光音樂表演要讓樂迷完全認同,有待時間考驗。
不像一般人印象中彈豎琴會是長髮飄逸美女專利,李哲藝從跟父親家傳豎琴到轉攻理論作曲,學院派出身到為生活跑婚喪喜慶飯店場,年紀輕輕作曲數量破千,今日首演這首勁爆的小提琴協奏曲《風火電音三太子》,最後結尾一小段還從舞台上與觀眾席側面跑出4位電音三太子一起跳,要在幾十年前一定被批評為不倫不類,而現在卻帶給觀眾不錯的娛樂效果。
這首另類創作聽來仍是「西方音樂」,只有音效播出廟會嗩吶片斷較易令人直接感受東方廟會氛圍;美中不足的是傳統小提琴演奏時,尤其第3輪管絃樂部份音量壓過獨奏家,而電子小提琴部份略顯喧鬧,算是美中不足之處。
下半場的《前世今生貝多芬》則有Gala興味,說書人引入的內容少有創作意涵而是串連貝多芬所有交響曲中最為膾炙人口樂章的組合,基本上回規古典編制,因此聽覺上管絃樂配器極為一流,創團不久的廣藝愛樂成員的演出是值得稱許的。
 |
李哲藝(右)親自指揮廣藝愛樂管弦樂團與李宜錦(左)合作《風火電音三太子》。(歸鴻亭攝影) |
至於曲中極小一段以對位方式把貝九《合唱》「快樂頌」與台灣民謠《望春風》一塊呈現,雖短但頗融洽不算太突兀。
與一般會前往國家音樂廳的觀眾面孔分析,少了許多真正的音樂人,看來卻多了許多應該平常不太會踏進來的族群,在這方面就如廣藝愛樂藝術總監楊忠衡期望的「創造一個健康、活絡、普及的台灣音樂新盛世」,在建立全新的「台灣靚樂」創作生態,則似乎有了一小步的成績。
今日除了創團林百里外,宏碁施振榮應該是以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座身份在座,最特別的貴賓則是自己買票靜靜前來聆賞的第一夫人周美青,低調不語但中場休息時間就在許多要求簽名的觀眾節目單上,留下她的名字,樂壞一堆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