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詩意"-陳庭詩逝世10週年紀念展
新網記者陳蔚承台北特稿
2012/4/12 下午 08:31:01 / 文化藝術
陳庭詩為台灣現代藝術史中,極具個人創作特色的傑出藝術家之一,為了紀念這位藝術家逝世10週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將推出「滿庭詩意─陳庭詩逝世10週年紀念展」,讓更多人知道關於陳庭詩的作品及人生哲學。
 |
自左至右為策展人劉高興、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與陳庭詩現代基金會董事長陳姿仰。(陳蔚承攝影) |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表示,過去國美館辦過陳庭詩的版畫展,而這次的展覽是針對陳庭詩多面向的藝術創作來辦展。
黃才郎指出,國美館曾辦過國際版畫雙年展,也曾諮詢過陳庭詩,由於他在8歲時受傷,聽力能力和語言能力盡失,但是他的筆談快速,對藝術有一份熱情、專業和執著,而且詩文俱佳,是個很傑出的藝術家。
他同時也表示,陳庭詩早年以藝名「耳氏」發表作品,主要是木雕版畫的寫實創作,以批評時政和生活為主;到了中年,投入抽象版畫的創作,素材是甘蔗板;晚年則開始以焊鐵為雕塑的素材,利用廢鐵自然的鏽蝕加上他自己的加工,可謂是「天人合一」。同時,他的文學造詣也極佳,加上那個世代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們都有來往,讓藝術品呈現極具風格的文學氣息,這次的展覽也有文學家以詩文的方式來呈現陳庭詩的作品。
陳庭詩現代基金會董事長陳姿仰表示,基金會的成立是由一群喜愛陳庭詩作品的人所創設的,他們很擔心陳庭詩的作品在他去世後會流失,很高興這次在國美館的協助下,讓作品得以保存並展覽。
她說,這次展覽和以往不同的是,過去的展覽多半以版畫和校園巡迴展為主,但是這次策展人劉高興抓住了陳庭詩的文學涵養來舉辦這次不同於以往的展覽,也希望陳庭詩的作品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他作品裡的多樣性。
 |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詳述他與陳庭詩之間的情誼。(陳蔚承攝影) |
策展人劉高興表示,兩年前就在籌劃這個展覽,這次的展覽以陳庭詩的文學素養為主軸,他一生都有詩作,內容都是生活的感觸,而且質和量都非常驚人;在他的畫作中也都有詩的足跡,包括落印、書法和落款等等,所以他的作品是詩的思維。
他說,這次展覽有三個特質,第一,詩的表現如何影響他在藝術上的創作,也就是傳統美學的延伸;第二,他曾多次出國參展,也將西方美學融入作品中,呈現中西融貫的特色,深受外國藝評家肯定;第三,因為他幼年失去聽力,但也因為如此,更能專心傾聽自己和他人內心的聲音,所以第三個特質就是「聽覺」在他作品中的隱含性。
劉高興指出,陳庭詩是一個很難得的藝術典範,他可以隨著時代的變化來改變創作的形式,而且有全方位的藝術造詣,包括版畫、繪畫、雕塑和書法。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百餘件,包括陳庭詩在1970年第一屆「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的首獎作品《螫》,並有周夢蝶、向明、辛鬱、張默、碧果、鐵雲和翁文嫻等7位詩人,以陳庭詩的鐵雕作品為題而創作的詩文結合展出。
「滿庭詩意─陳庭詩逝世10週年紀念展」將於4月15日到7月1日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同時,6月9日亦有陳庭詩的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