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踢踏狗" 鋼鐵搖滾風格考驗舞者體力極限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4/24 下午 10:56:56 / 文化藝術
台灣觀眾對踢踏舞的認識是從麥克佛萊利帶領愛爾蘭的《大河之舞》與《火燄之舞》開始,年年來掏金,一樣的舞碼卻已是二軍甚至不知道第幾軍的舞者前來。
 |
澳洲的「踢踏狗」充滿視覺與聽覺雙重震撼的演出。(歸鴻亭攝影) |
與愛爾蘭踢踏舞完全不同風格的澳洲踢踏舞團,則以特殊的燈光及舞台設計、搖滾音樂、鋼鐵般的踢踏舞步,在全球掀起另一種踢踏舞熱潮。
六雙銅皮靴、六個身穿牛仔褲的舞者,加上兩位金髮美女鼓手,結合了踢踏舞的幽默感與充滿創意的想像空間,讓澳洲的「踢踏狗」(Tap Dogs)充滿視覺與聽覺雙重震撼的演出。
 |
「踢踏狗」6位舞者舞步一致剛強而有力。(歸鴻亭攝影) |
成軍至今已15年頭的「踢踏狗」資深舞者雪登‧派瑞(Sheldon Perry),就是創立該團狄恩‧派瑞(Dien Perry)的弟弟,他表示,與較柔性的愛爾蘭踢踏舞最大的不同是剛強而有力。
雪登‧派瑞指出,2000年在雪梨奧運開幕演出後,就躍登國際舞台,團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多半都從5歲開始習舞,而在台上演出時,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從角頭老大、老大跟班、愛搗亂的男子、初學舞蹈的男孩等,目前已巡迴全球6大洲330個城市,全球有1,100萬人看過他們的演出。
 |
「踢踏狗」資深舞者雪登‧派瑞說明全場8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考驗舞者的體力極限。(歸鴻亭攝影) |
「踢踏狗」另一位舞者詹姆士‧道特菲爾(James Doubtfire)則說,他們是從澳洲雪梨北方的鋼鐵城市新堡(Newcastle)發跡,風格就是將舞蹈結合鋼鐵工業的文化元素,把鋼鐵廠的工作轉化為動感十足的踢踏舞劇,讓戲劇的張力、踢踏舞的動力、節奏的創造力、搖滾音樂的震撼力一併釋放在舞台上,全場8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考驗舞者的體力極限。
詹姆士‧道特菲爾說,「踢躂狗」的演出包括挑戰上下顛倒或跳躍通過鷹架等高難度動作,還有搭配籃球、以電鋸產生火光,以及在水中跳動等,強調free style,但動作整齊畫一,靠的是長久的團隊默契。
這是「踢踏狗」2004年後第2度來台演出,明日起到29日在國家戲劇院演出7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