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台師大舉辦座談 高行健暢談"靈山"創作心路歷程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6/6 下午 11:07:55 / 經史子集

 來台擔任台師大兩週講座教授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日由該校文學院主辦「遇見高行健」座談會,由國文、英語、歷史、地理系教授與其進行座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台師大暢談《靈山》創作過程。(歸鴻亭攝影)
 繼昨日高行健在台師大66週年校慶發表專題演講後,今日分享他獲獎作品《靈山》的靈感來源,即日起至7月6日在臺師大圖書館也展出高行健「尋‧靈山」攝影特展,與他後來根據此趟旅途寫成小說《靈山》相呼應。

 高行健表示,很多人以為《靈山》描述的是西南少數民族,但事實上,這是他逃避政治壓迫,在浙江、江蘇等長江流域流亡時對當地的紀錄,這段長達5個月,橫跨中國沿海地區8省、7個自然保護區,共1萬5千公里的逃亡經驗,日後成了《靈山》的寫作素材。

 他說,他的父親對中國文化有興趣,家中蒐集許多古書,宛如一座圖書館,從小就在書香環境中成長,但他的母親則受西方教育,從小由母親教他讀書識字,一起編劇演戲,奠定他日後對西方文學與戲劇的喜愛。

「遇見高行健」座談會會場擠得水泄不通。(歸鴻亭攝影)
 高行健對那段逃亡兼考察時曾一路拍攝的數千張膠卷,因匆促離開大陸只帶出了極少數感到惋惜,這次展出的50幅挑過的照片,最大尺寸超過7公尺,經過師大數位處理後放大、重組,「尋‧靈山」攝影展黑白模糊的照片裡有老人吟唱山歌,孤舟與雲影,都有他對中國的記憶與鄉愁。

 他表示,結合遊記、民族誌、中國傳統筆記小說、神話故事等素材創作《靈山》,是要尋回失去的中國文化,當時共產黨以中國文學為政治工具,因此他希望藉由《靈山》,追尋失去的傳統文化,但他關心人類的整體文化發展,而不是以民族來切割,但不論是哪個民族、身處在哪個時代,人情、人性都是相通的,而這也是文學創作的根本。

 這場座談也旁及高行健其他創作,區分「虛構與現實人生」、「文學與生命質感」、「藝術與語言表達」等3個主題。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經史子集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2/6/6 下午 11:07:55
關鍵字:高行健,靈山,諾貝爾文學獎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