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台灣孩童笑容 紙風車獻給歷史博物館收藏
新網記者張渝萍台北特稿
2012/6/25 下午 10:24:52 / 文化藝術
「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歷經5年在319個鄉鎮演出381場,擁有80萬觀眾,在2011年12月告一段落。
 |
「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在319個鄉鎮巡迴表演的圖像紀錄集結出版為《天空下的笑顏》攝影專書。(張渝萍攝影) |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基於公共財共享的理念,決定將在這5年來在319個鄉鎮巡迴表演的圖像紀錄集結出版為《天空下的笑顏》攝影專書,並捐贈予全國5,096間包括公私立鄉鎮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更將演出中所積累收藏的30多萬張孩子燦爛的笑容數位檔,全數捐贈給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文化部長龍應台也到場支持。
在這場活動中,從第一場宜蘭員山鄉開始,攝影師高修民就主動義務為現場做紀錄,跟著演出的腳步上山下海,拍攝孩子笑容的照片;第9場開始,攝影師蔡育豪也加入了319的旅程,這兩位各跑了近200場,堅持到最後一個鄉鎮。
 |
文化部長龍應台突然現身,給再場的紙風車伙伴極大的鼓勵。(張渝萍攝影) |
開跑半年後,鄉鎮捐贈陸續額滿,演出的行程加快,陸續有更多專業的攝影師的投入,5年來共有14位加入拍攝行列,他們犧牲假期時間,跟著劇團山巔海邊地跑,拍攝了30萬張的照片,而「First mile kids' smile」孩子的笑容紀錄也就悄然成形,在整理照片時,執行小組感動驚喜:「我們擁有全台灣孩子的笑容!」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表示,非常感謝紙風車把這樣社會的歷史紀錄送給博物館,並且除了珍藏之外,也希望配合紙風車辦展覽。
張譽騰也提到,史博館有兩部行動博物館車,每一年都到偏鄉巡迴,在十年來以服務七十萬次偏遠地區,因此希望可以藉行動車讓「天空下的笑顏」的照片巡迴展覽,讓照片中的主人回來找尋自己的笑顏。
 |
「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演出中所積累收藏的30多萬張孩子燦爛的笑容數位檔,全數捐贈給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張渝萍攝影) |
對於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能成功執行,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表示,要感謝非常多人的幫忙,包括參與的小朋友,捐贈者、各地學校校長老師。
他說,一路上的紀錄不應該只有珍藏,應該讓它的精神流傳下去,甚至介紹給國外,因此才會將它已書籍及數位檔方式來做保存,讓這些影像可以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拿出來回味記憶;此外,但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接受過這些好處的人可以回饋給下一代的小朋友。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認為,孩子的笑是最能夠讓所有人開心、放鬆,讓人覺得生命是有希望的,因此才有將它們集結成冊的打算。紙風車宗旨中有提到,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瘋子想要用行動去改變世界,他認為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行動便是如此,因此他希望把影像紀錄希望用動態或靜態的展覽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