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廣媒體未來何在? 龍應台:10月前提出公廣政策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7/10 下午 09:55:32 / 新聞媒體
文化部今日下午舉辦「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第三場次論壇,題目為「尋找更高、清的公共空間—公廣媒體的未來」,邀請媒體學者胡元輝、劉幼琍、羅世宏、關尚仁對談。
|
文化部長龍應台與四位與談人相談。(文化部提供) |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公視法」已經躺在立院很久了,明天又將第二次審查公視董監事,延宕一年半且各方爭議不斷,該部希望能在下個會期討論「公視法」之前能提出我國的公廣政策。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表示,台灣是「公共失落」之地,社會普遍不了解公共的概念,很高興文化部願意使公視回到清淨的公共空間。
胡元輝提出3點具體主張,包括帶頭倡導社會重視公共概念、盡速推動公視修法與建構完整的公廣集團譜系,促進多元社會的發展。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羅世宏指出,公視十多年來建立的聲望得之不易,台灣的公視是華人世界唯一真正的公共電視,是台灣公民社會的驕傲與公共資產,面對數位時代多元化的公共服務需求,公視更該在最不利的條件下浴火重生。
羅世宏認為,公廣集團除應納入無線廣播、開闢紀錄片、兒少節目專門頻道,發揮商業頻道所欠缺的媒體功能外,還應該為台灣影視產業培育人才,成為影視產業的火車頭。
政大廣電系教授劉幼琍指出,當各界在爭吵公視的人事問題時,真正該關心的三大核心「節目、新聞、服務」卻沒人注意。
|
龍應台認為,要打開公視死結朝野還需要多溝通。(文化部提供) |
劉幼琍以英國BBC、日本NHK的經驗借鏡,認為董事會只是象徵,像日本NHK的董事會成員甚至有賣啤酒、賣輪胎的實業家,董事會只要是社會公正人士組成,代表社會,實質的經營就應該授權給專業的經營團隊。另外,英國BBC Trust及日本NHK的經營委員會都只有12位成員。台灣的公視要求17到21位董事實在太多。
世新大學廣電系副教授關尚仁則表示,公視董事會的代表意義大於實質,應該走在整個社會思維的前面,並且體認到服務公共利益的核心職志,不然節目的製作技術再好,還是沒有意義的。
關尚仁呼籲,公視在培養公民社會具有反思能力前,本身就應率先檢討自己節目,傾聽社會大眾聲音,反省自己還有哪些是沒有做到的,真正實踐公共空間的概念。
針對董監事成員的審查方式,龍應台表示,這一次的審查所有幕僚作業,包括候選人名單的確認,都在文化部成立之前已經完成,該部接手做後續的行政作業,只能盡量做好幕僚工作。如果是從頭做起,當然支持公開、透明的審查機制,不單單是候選人的名單事先公開,整個審查過程都可以開放媒體、民眾旁聽,並有電視、網路直播,前提是要清楚地與被提名人細緻溝通。
龍應台認為,要打開公視的死結,朝野之間還需要多溝通,不過,儘管環境如此惡劣,而公視還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社會各界應該給予一些掌聲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