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 神話照映AI時代的命運寓言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4/8 下午 06:48:50 / 文化藝術

 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以其獨特的視覺語彙與敘事手法,在全球引發熱烈討論的作品《女先知》(SIBYL),作品以古希臘神話中掌管命運的「女先知」為靈感,融合動畫、音樂、舞蹈與動態裝置,探索當代人類面對命運與科技操控之間的焦慮與無力感。《女先知》不僅是一場藝術的極致展演,更是關於未來與人類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辨。

《女先知》兩位音樂家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左)負責合唱與編舞,另一位爵士鋼琴家凱爾・謝潑德(右)對談。(歸鴻亭攝影)
 榮獲2023年英國勞倫斯・奧立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傑出歌劇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Opera)的《女先知》,敘事由兩個篇章組成:首部《瞬間已逝》(The Moment Has Gone)由肯特里奇標誌性的炭筆動畫描繪歷史記憶的重疊與模糊—影像中的人物不斷被擦除、重繪,隱喻著過去的變動與當下的瞬逝。第2部《等待女先知》(Waiting for the Sibyl)則以音樂與舞蹈回應神話中的先知之聲,舞者的身影投映在巨大的書頁上,彷若風中飄旋的樹葉,陰影映照著命運燃燒殆盡的餘燼。

南非當代藝術巨擘威廉・肯特里奇的《女先知》不僅是一場藝術的極致展演,更是關於未來與人類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辨。(歸鴻亭攝影)
 多媒體作品《女先知》以舞台上的書頁翻動,演員如活動雕塑般旋轉移動,呼應著承載先知訊息的樹葉流轉,肯特里奇認為視覺須有現場演奏結合,因此邀請兩位音樂家共同合作: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Nhlanhla Mahlangu)負責合唱與編舞,爵士鋼琴家凱爾・謝潑德(Kyle Shepherd)負責音樂創作。

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歸鴻亭攝影)
 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表示,《女先知》採取室內歌劇的方式呈現,其中有音樂、舞蹈,還有很多繪畫,因為畢竟威廉.肯特里奇是是視覺藝術家,他的作品都呈現在現場,以繪畫乃至動畫的方式呈現。並且把希臘的傳說轉移到了南非,把它南非化,所以會運用很多南非的元素去呈現所在的南非的觀點,去創造出南非的女先知。

凱爾‧謝潑德。(歸鴻亭攝影)
 這種「已被揭示卻無法掌握」的命運隱喻,正是肯特里奇在《女先知》中所傳達的意涵。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技術已能預測個人的行為模式、購物習慣,甚至健康狀況,人類看似擁有掌握未來的能力,卻陷入被數據與演算法操控的命運困境。肯特里奇表示,「當人們透過演算法判斷要聽什麼音樂,5年後自己的身體狀況⋯⋯,事實是演算法正在榨乾我們,它像是一頭有無數獠牙的巨豬。我們以為它在餵養我們,但實際上是不斷將訊息回飼它,最終將不知會養出怎樣的怪獸。」

恩赫蘭赫拉・馬哈蘭古與凱爾‧謝潑德合影。(歸鴻亭攝影)
 凱爾‧謝潑德則說明,他是一位即興爵士創作樂手,所以創作有很多即興的層面,自己來自多元文化匯聚的開普敦,所以有很多不同的音樂元素的結合在其中。從小就喜歡音樂,除了在大學主修音樂之外,也還在教堂演奏,所以創作過程裡結合了傳統的音樂,還有很多現代、當代的音樂元素以及爵士。覺得這一次作品很特別,因為是和視覺藝術家合作,所以很多的創作都來自於繪畫,「威廉肯特里奇的繪圖對他而言,就好像是音樂一樣,每一個筆刷每一個動作都存在音樂性。自己的音樂創作也就是在回應肯特里奇。」

 《女先知》將於4月11日至13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25/4/8 下午 06:48:50
關鍵字:女先知,神話,AI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認識戲曲文化 大葉大學國際學生畫臉譜
教育學程 2025/4/7 上午 12:00:00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總獎金370萬元 2025臺灣文學獎4/15受理報名
經史子集 2025/4/11 下午 02:14:10
戴含芝高瀚諺打擊樂獨奏會"Inception"6月登場
文化藝術 2025/4/9 下午 04: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