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基地全新特展開幕 改編自真人真事展出邱妙津林奕含文物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4/9 下午 06:14:14 / 經史子集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北的據點臺灣文學基地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推出「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今(9)日於臺文基地舉行開幕典禮,展出包括邱妙津、林奕含等作家的文物,邀請觀眾從展覽中看見隱匿在字裡行間的壓迫與暴力,聽見文學作品中的反抗聲音,一起尋找集體療癒的契機。
 |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致詞。(歸鴻亭攝影) |
臺文館長陳瑩芳表示,文學不只療癒人心,也是發聲工具,更可能促成社會改革與進步,例如李昂《殺夫》創作成了10年後真實殺夫事件的寓言,而該事件促成《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建立,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則促成《補教法》實名制,及後續的《刑法》通姦除罪化。儘管臺文基地尺度、空間有限,臺文館仍致力於透過展覽,將研究、典藏成果與大眾分享。展場中首度公開展示的臺文館典藏—邱妙津的求職履歷,傳達作家了解及參與臺灣社會的心意,讓她深受感動。陳瑩芳以「我們書寫,我們發聲」作結,邀請各界共同努力,以文學為社會發聲。
 |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致詞。(歸鴻亭攝影) |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談到,國家影視聽中心先前完成改編自邱妙津同名短篇小說的短片《鬼的狂歡》的數位化,現正進行修復。許多臺灣新電影也皆是取材自臺灣文學,期待未來有更多文字與影像互動的深入合作。
 |
清大臺文所長王鈺婷致詞。(歸鴻亭攝影) |
策展顧問暨清大臺文所長王鈺婷提及,本次特展相較於臺文館2021年的「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更面對當代社會大眾文化及重要社會議題;也透過曖昧性、隱喻性探討文學的多重面向,誠摯向大眾推薦這個別開生面、震撼人心的特展。
 |
作家劉芷妤致詞。(歸鴻亭攝影) |
作家劉芷妤分享,在書寫《女神自助餐》過程中才發現原來早就在生活中發現許多不對勁,「不說出來,不表示沒感受到、沒被壓迫到。」《女神自助餐》其實是一本反省之書,找出自己不自覺「厭女」的同時,也引發社會大眾的省思。
 |
游擊文化編輯李晏甄致詞。(歸鴻亭攝影) |
游擊文化編輯李晏甄表示,此次林奕含家屬全力支持提供展品,希望大眾透過特展中的作家課堂報告、書信等,認識林奕含的多重面貌。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時,文案寫道:這是一個「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展覽也佈置作家書房,希望為觀眾帶來更多反思。
 |
「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現場。(歸鴻亭攝影) |
臺文基地延續去年「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特展之關懷,今推出「改編自真人真事:當代性別事件的噤聲與反抗」特展,邀請觀眾自「改編自真人真事」一詞出發,與當代文學作品及性別事件同情共感,在展覽中看見隱匿在字裡行間的壓迫與暴力、聽見文學作品中的反抗聲音,一起尋找集體療癒的契機。
 |
與會貴賓宣告特展啟動。(歸鴻亭攝影) |
為了探討臺灣文學如何成為倡議的先鋒、弱者的武器、團結的契機,本次特展首次展出多件重要典藏品。1990年代臺灣文壇最受矚目作家之一的邱妙津(1969-1995),其代表作《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至今仍廣為傳頌。本次展出典藏品即包含其就讀北一女中時的《生活週記》及就業時填寫的履歷、自傳,堪為完整認識邱妙津創作軌跡的關鍵文物,邀請讀者、書迷一同回顧作家早慧心緒。此外,曾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震撼海內、外的作家林奕含(1991-2017),則由家屬授權其課堂報告、書房收藏品等,展覽一隅也佈置為作家書房,期許為觀眾帶來更多反思。
 |
與會貴賓於展場入口合影。(歸鴻亭攝影) |
此外,展覽特別收錄劉芷妤《女神自助餐》、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等有聲書的精選段落,及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甫完成修復的文學改編電影《油麻菜籽》影像,邀請觀眾聽見文學的聲音;見證臺灣文學中的女性,如何透過書寫突破社會價值與傳統的禁錮,從暗影裡透露光芒、發聲反抗。
 |
與會貴賓合影。(歸鴻亭攝影) |
如何讀臺灣文學中的「真人真事」?展覽推廣講座將在知名作家的帶領下探析性別文學與臺灣社會的互動。4月20日由湯舒雯主講「當『真人真事改編』遇上當代讀者——性別、審判與文學批評」、5月18日由馬翊航主講「別對我小心翼翼:臺灣文學中的性與挑釁」,講座介紹、後續場次及報名資訊等,歡迎持續關注
臺灣文學基地官網及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