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允許旺中併購中嘉 中國媒體擴張引起台灣媒體關注
新網記者陳蔚承台北特稿
2012/8/6 下午 03:12:42 / 新聞媒體
根據《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上月26日刊出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的一篇報導,台灣政府已經針對親中媒體集團併購國內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的舉動祭出嚴格的規定。這次的併購被視為是中國媒體的擴張,並破壞了亞洲自由且活力充沛的媒體市場。
國家通訊委員會(NCC)已經允許台灣的中時集團喊價20億元的併購金額,但同時也要求中時集團檢討自身對於新聞內容親中國、挺中國的爭議,也要求其能夠允許獨立媒體組織監督其新聞內容的播送。
在這項決定發布同時,台灣其他的有線電視公司也在衡量其利弊,認為這樣讓反中國評論禁聲的舉動有利於他們將中文的節目賣到可以賺錢的大陸市場。而反中的媒體評論家則指出,這樣的情形顯示出台灣對中國媒體的解禁,也反映了台灣媒體幾乎靠賣中文連續劇和綜藝節目給大陸來掙得利潤。
該文指出,經過數次的討論和黨政強硬人士的介入及反抗,這項併購案一直是一個爭議。對台灣2,300萬人民來說,媒體獨立是一個大議題,特別是那些渴望在從中國陰影下政治獨立的人。評論家指出,儘管NCC說這項決議可能不盡完美和成熟,但是對於媒體獨立和政治獨立的戰爭來說,已經失敗了。
台灣國立中正大學教授管中祥悲觀地指出,放眼台灣媒體的未來,新聞和戲劇已經被中國經濟崛起的力量征服,相反的,在未來關於中國人權暴力和政府官員貪污猖獗等等新聞將會越來越少。他同時也說,中國媒體不用真的去對台灣媒體施壓,而是只要讓商業利益去操作就可以了。有人會把中國當作是台灣以外的另一個國家而對中國的事物興趣缺缺,但是台灣媒體對於中國負面報導日益減少,不容置疑的,這種情形和台灣媒體可望進入中國市場有所關連。
台灣和中國的商業連結日益興盛,在馬英九當選2008總統前,中國在本質上已經宰制了台灣的經濟,如兩岸三通和各種貿易及投資的協定。
在這個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是中時集團的董事長蔡明衍,他在中國經營的食品業大發利市的4年後,買下了中時集團。蔡明衍在今年年初向華盛頓郵報指出,1989年中國對宣揚民主的示威遊行者進行鎮壓而發生天安門事件,然而,中國當局並沒有對國際媒體公布傷亡人數。
台灣第二大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認為,中時集團的傳播內容缺乏對中國媒體的批評和分析,而這樣傾向的出版品就像是幫中國政府打廣告的頭號打手。
美聯社表示,NCC似乎想把中時集團放到一個嚴苛的限制之中,另外,國家通訊委員會也承認了外界對於併購案的詬病。現在,國家通訊委員會正試著去阻止單一媒體獨霸台灣媒體市場的情形出現。但是,NCC似乎力有未逮。
兩個月前,一向支持媒體獨立的三立電視集團停止了強硬的反中路線,而致力於將偶像戲劇和連續劇賣給中國,三立電視集團的老兵、談話性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在這個時間點出走,如媒體評論家所說的,這是被逼迫出走的,然而,三立的高層指出,鄭弘儀的出走是因為個人的健康考量。
一名國立台北大學的何姓教授說,長久以來,三立都要求鄭弘儀不要去討論北京當局敏感的議題,包括台灣獨立和對於新疆及西藏的政治立場。然而鄭弘儀拒絕了這個要求,並說,縱使他自我檢討也不會因為怕涉及敏感話題就堵住他的嘴。
《財訊雜誌》(Wealth Magazine)指出,三立決定把談話型節目停掉的主因,有很大的成分是經濟考量。雖然該節目在2011年的廣告營收高達1,600萬,但是比賣節目到中國的收入還少。但是三立的如意算盤對他們本身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們把自己放到一個滑坡上,一切只為了經濟利益。
除了三立電視集團,台灣的有線電視頻道TVBS也試著把節目賣到中國。目前為止,TVBS至少能夠平衡對於中國新聞的報導,不至於在其前進中國市場的同時影響了他們新聞的原則。